【证道】林豪恩:抹大拉的马利亚也复活

【证道】林豪恩:抹大拉的马利亚也复活
如果我们留心经文,就会发现耶稣与抺大拉的马利亚的相遇是充满情感的,可以说,他们在情感世界中相遇。
题目:抺大拉的马利亚也复活 经文:约翰福音20章11-18节 证道:林豪恩先生 时间:2011年4月24日

聆听讲道按此

一.引言 福音书记载了复活的耶稣多次向门徒显现的片段,描述得较详细的分别有与多马的相遇(约翰福音20:24-29),在以马忤斯路上与两位门徒的相遇(路加福音24:13-35),在提比哩亚海边与彼得的相遇(约翰福音21:1-23)。耶稣向多马显现,让他检查钉十字架遗留的伤痕,以满足他对证据的需要。耶稣向以马忤斯路上的两位门徒显现,"从摩西和众先知起,凡经上所指著自己的话都给他们讲解明白"(路24:27),证明"基督这样受害,又进入他的荣耀,岂不是应当的吗?"耶稣在提比哩亚海边向彼得显现,呼唤彼得回来跟从他,委以牧养群羊的重任。今天的福音经课叙述复活的耶稣向抺大拉的马利亚显现,他们的相遇,与上述的几个片段并不相同,不是提供证据,不是解释事件,也不是委以重任。如果我们留心经文,就会发现耶稣与抺大拉的马利亚的相遇是充满情感的,可以说,他们在情感世界中相遇。

二.经文(和合本修订版) 20 : 11马利亚却站在坟墓外面哭。她哭的时候,低头往坟墓里看, 20 : 12看见两个天使穿着白衣,在安放耶稣身体的地方坐着,一个在头,一个在脚。 20 : 13天使对她说:"妇人,你为甚么哭?"她对他们说:"因为有人把我主移走了,我不知道他们把他放在哪里。" 20 : 14说了这些话,她转过身来,看见耶稣站在那里,却不知道他是耶稣。 20 : 15耶稣问她:"妇人,你为甚么哭?你找谁?"马利亚以为他是看园子的,就对他说:"先生,若是你把他移了去,请告诉我,你把他放在哪里,我去把他移回来。" 20 : 16耶稣对她说:"马利亚。"马利亚转过身来,用希伯来话对他说:"拉波尼!"("拉波尼"就是老师的意思。) 20 : 17耶稣对她说:"不要拉住我,因为我还没有升上去见我的父。你到我弟兄那里去告诉他们,我要升上去见我的父,也是你们的父,见我的神,也是你们的神。" 20 : 18抹大拉的马利亚就向门徒报信:"我已经看见了主。"她又把主对她说的话告诉他们。

三.释经与应用 20 : 11马利亚却站在坟墓外面哭。她哭的时候,低头往坟墓里看, 20 : 12看见两个天使穿着白衣,在安放耶稣身体的地方坐着,一个在头,一个在脚。 20 : 13天使对她说:"妇人,你为甚么哭?"她对他们说:"因为有人把我主移走了,我不知道他们把他放在哪里。" 20 : 14说了这些话,她转过身来,看见耶稣站在那里,却不知道他是耶稣。 20 : 15耶稣问她:"妇人,你为甚么哭?你找谁?"马利亚以为他是看园子的,就对他说:"先生,若是你把他移了去,请告诉我,你把他放在哪里,我去把他移回来。"

复活的耶稣与抺大拉的马利亚相遇的故事,充满著眼泪。经文说:"马利亚站在坟墓外面哭"。一位女子孤伶伶地站在坟墓外面哭,此情此景,不用多问,都想像到是生离死别场面了。

马利亚的眼泪,可能已经流了好几天。两天前,马利亚看著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时候,她已经流下了心痛的眼泪;听到耶稣在十字架上挣扎呼吸的痛苦呻吟,也流下了不忍的眼泪;耶稣在十字架上断气的时候,马利亚哀恸地痛哭。这一切痛苦而且荒谬的事情发生在耶稣身上,马利亚眼白白地看著,但毫无能力阻止,她的无助及伤痛非言语能够形容。

安息日近了,大家赶忙把耶稣的尸体埋葬,马利亚只能够待安息日过去才再拿香膏去膏抺耶稣的身体。那一天的安息日特别漫长,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煎熬。马利亚好不容易才等到安息日过去。天还未亮,马利亚已经急不及待,带著那哭得浮肿的双眼,摸黑走向耶稣的坟墓,找机会好好地哀悼耶稣,让自己为耶稣的遗体做点最后的事情。就在这个时候,本来已经伤心欲绝的马利亚碰著最匪夷所思的事情,耶稣的身体竟然不见了。马利亚飞奔回去把这消息告诉门徒,那两位男性门徒竟然看过空坟墓就回去,剩下马利亚一个人孤伶伶地对著空坟墓,既伤痛,又无助,除了流泪,有甚么话可说呢?除了哭泣,还有甚么事可做呢?

有声音问马利亚:"妇人,你为甚么哭?""因为有人把我主移走了,我不知道他们把他放在哪里。"马利亚哭诉说。又再有声音问马利亚:"妇人,你为甚么哭?你找谁?"马利亚哀求说:"先生,若是你把他移了去,请告诉我,你把他放在哪里,我去把他移回来。"

出于善意的人可能会如劝导马利亚:"人都已经死了,何必为一具遗体而纠缠呢?而且这是一具囚犯的遗体,难道你不怕被牵连吗?其他门徒都躲藏起来了,你快回去吧!"

如此劝导马利亚的人,可能不明白马利亚与耶稣的关系,也体会不到耶稣对马利亚的重要。马利亚可能回答说:"耶稣不是坏人,他是我的恩人。我曾经被七只恶鬼附身,它们控制著我,令我失去尊严和自主;它们把我和人群分隔,令我无人为伍,孤立无援。自从耶稣把我身上的恶鬼赶走后,我重获自由和尊严,恢复感情和关系;自从我跟随耶稣之后,她找到了同伴,找到了接受爱和付出爱的对象;自从我照顾耶稣及门徒后,找到了生存的意义。"对于马利亚来说,耶稣不单单是上帝的儿子,也不单单是是她的老师,更重要的,耶稣是她的恩人,甚至是比家人更亲密的亲人。看著自己的恩人受委屈被嘲弄,看著自己的亲人受苦受害,自己无能为力;现在,连遗体也失踪,对马利亚来说这是非常巨大的打击。这样的打击足以摧毁马利亚整个人。

第一,她跑去坟墓,是要哀悼耶稣,以香膏膏抺耶稣的遗体。现在,连为耶稣的遗体做一点事情的机会也没有,连哀悼的机会也没有,这是极大的哀伤和无助;第二,耶稣被杀,马利亚失去了情感相依的对象,也失去了群体;第三,这同时意味著她的信仰被挑战,她所跟随的,那位一直教导爱与宽恕,曾经展现非凡能力的神子,竟然被判刑处死;第四,也意味著她人生方向的消失,她所跟随及照顾的恩人已经不再存在。

耶稣的死,耶稣遗体的失去,对马利亚的打击,谁能明白呢?谁能体会呢?或者,天安门母亲会明白多一些马利亚的悲伤,他们的儿女死于非命的时候,他们也是连为遗体做一点事情的机会也没有,连正式地哀悼自己儿女的机会也没有。直至现在,他们的儿女仍背负著反革命暴乱的污名。有一位音乐人创作了一首歌表达她们的心声,名为"无处告别":

已经多少个清明 他们不让我哭泣 不让我去你坟前 那怕烧一柱香

还要多少个清明 我才能够去看你 在你坟前的青草地 开始埋锅造饭

我真想掘开这墓穴 看看那真实的眉睫 你永远不要瞑上眼 除非已剜掉那脓血

我无处告别 六月飞雪漫天 我无处告别 大地静默无言 我无处告别

呼天不应,叫地不闻。马利亚只是一位弱小女子,何来有办法改变犹太议会对耶稣的判决呢?何来有能力阻止罗马政权处死耶稣呢?现在,连哀悼的机会也没有,马利亚还能够做甚么呢?对马利亚来说,天地从没有如此昏暗,一切都仿佛完结了。在伤痛绝望之中,马利亚凭著自己的眼睛,没法看见那两个坐在耶稣坟墓里的白衣天使;凭著自己的耳朵,也没法分辨得出耶稣的声音。此刻,孤立无援的马利亚,完全感觉不到自己有任何面对当下处境的能力。

除了马利亚和天安门母亲,还有多少人处身于无助和绝望之中呢?还有多少人在死荫幽谷之中期望复活呢?

最近,在小女幼稚园派发的一本刊物上读到这样一个故事:"某晚,丈夫彻夜未归,我苦等了整夜。隔天早上他一进门,劈头第一句话竟说:"我要离婚。"我如晴天霹雳,完全摸不著头绪,只能不断问:"为甚么?发生甚么事?"丈夫甚么也不说,态度却很坚决,并且收拾行李准备离去。不知所措的我,像疯了般跑到窗旁,打开窗子说:"你要离婚,我就从六楼跳下去!"丈夫竟冷冷的回答:"请便!"...我的生活陷入狂乱绝望,每天几乎只能躺在床上流泪,没办法爬起来做任何事情...只有在孩子大哭时,才勉强挤出一丝力气起来看看她。"("幽谷之光"《蒲公英》145期)

上月,在某个电台节目听到一个感人的访问,受访者名叫邓英兰。她本来是一位活跃好动的幼稚园老师,一九八八年发生了严重车祸。邓英兰清醒后,发现自己失去了左手和左脚,陷入极度绝望之中。躺在病床上,邓英兰用她剩下的一只手,不止一次把插在身体上维持生命的喉管拔走。护士来劝她:"你不要再拔走喉管了。你再拔喉,我们就连你剩下的一只手也捆绑起来。"生命是维持了下来,不过,失去了的一只手和一只脚,如何活下去呢?邓英兰心里充满悲惨、徬徨和绝望。出院回家后,她把自己锁在房间,过着以泪洗脸的生活。

甚么能够为悲伤的人带来安慰呢?甚么能够为无助的人带来力量呢?甚么能够为绝望的人带来希望呢?甚么能够为死荫幽谷的人带来曙光呢?

20 : 16耶稣对她说:"马利亚。"马利亚转过身来,用希伯来话对他说:"拉波尼!"("拉波尼"就是老师的意思。)

当马利亚失去了看见天使的洞察力,也失去了认出耶稣的触觉的时候,耶稣用她熟识的声音呼唤她:"马利亚。"这亲切的呼唤超越了马利亚的眼睛,越过了马利亚的耳朵,直接进入马利亚的心窝,马利亚从心坎里回应:"拉波尼!"以深情对待耶稣的马利亚,耶稣同样以深情回应。耶稣不再追问再马利亚在哭甚么,而是亲切地呼唤她的名字。这亲切的呼唤,安定了马利亚惊惶失措的心,安慰了马利亚哀痛绝望的灵,为马利亚昏暗的天空划出一道光线。

复活的耶稣为马利亚昏暗的天空所划出的那道光线,出现在"幽谷之光"故事的主角的身上:"某晚,我走进常去的食店,老板娘突然端了盘小菜到我面前,我摇头表示送错了,老板娘却说:"你太瘦了,要多吃点;今天老板娘请客,尽管吃!"她接著逗弄我怀里的孩子说:"真可爱,多大啦?"孩子被逗得露出了笑脸,就这样,我和老板娘聊了起来...并不习惯和陌生人交谈的我,不知为何,却被她的亲切和温柔所吸引,和她谈起话来也没有压力。谈话间,我提及前夫的种种行径,忍不住泛出泪水...她继续默默地听我说,直到最后,我以为她会像大部份人一样只劝我想开一点,没想到她却说:"抱歉,我实在不知道该说话来安慰你,但我可以为你祷告吗?"我一时不知该怎么反应,便点了点头,她牵著我的手,温柔低语著。我其实不太了解她说了甚么,只觉得一股暖流流过心中,眼泪就这样止不住的落下...即使现在我仍像在黑暗幽谷,不知多久才能走出来,但我深知,在黑暗中有一束亮光引领我前进,终有走出幽谷的一天。"("幽谷之光"《蒲公英》145期)

复活的耶稣呼唤马利亚的亲切声音,也临到邓英兰的心中,为她的生存燃起了希望。

在最无助、最绝望的时候,邓英兰的妹妹每天对她说:"妈妈著紧你,爸爸著紧你,家里每一个人都著紧你。"她的男朋友每天来对她说:"上帝爱我,我会用上帝的爱来继续爱你。"

20 : 17耶稣对她说:"不要拉住我,因为我还没有升上去见我的父。你到我弟兄那里去告诉他们,我要升上去见我的父,也是你们的父,见我的神,也是你们的神。" 20 : 18抹大拉的马利亚就向门徒报信:"我已经看见了主。"她又把主对她说的话告诉他们。

按著这个段落的描述,我们可以想像两个截然不同的景象:第一个景象是马利亚一个人孤伶伶地在耶稣的坟墓外哭泣,第二个景象是马利亚惊喜万分地飞跑回去把喜讯告诉门徒。是甚么令马利亚产生如此强烈的改变呢?可能有人认为,因为耶稣复活,马利亚失而复得,这安慰了她的哀伤。不过,这又未必是真相的全部。马利亚的确想耶稣回来,因此她伸手要拉住耶稣,期望回复以往的一切:跟随耶稣走遍大城小乡,照顾耶稣和门徒的起居饮食。不过,复活的耶稣却不让马利亚拉住,而且告诉她,自己复活不是要回到马利亚身边,而是要离开她,回到父神那里。耶稣复活,对马利亚来说,是耶稣回来了,但同时也是耶稣要离开了。那么,耶稣复活,对马利亚有甚么意义呢?

马利亚拿清晨著香膏跑去耶稣的坟墓,显示出她只是去哀悼耶稣,完全没有估计耶稣会复活。事实上,没有人期待耶稣复活,把耶稣钉十字架的人没有这样的期待,就是跟随耶稣出入多年的门徒也没有这样的期待。就算马利亚找到耶稣的遗体,膏抺了耶稣的遗体,完成了她的哀悼,她很可能仍然摆脱不了耶稣的死带来的沉痛打击,很可能在失落及幻灭中渡过余生。如果说耶稣的复活使马利亚也复活,这很可能是因为耶稣的复活还了马利亚一个公道,肯定了马利亚的信仰,确认了马利亚的人生方向。耶稣虽然被犹太议会判罪,被罗马政权处死,但马利亚从自己与耶稣的相遇及生活经验中,无法否认的事实是,耶稣是赶走她身上七只恶鬼的恩人,耶稣是爱与真理的老师,耶稣是道成肉身上帝的儿子。否定这些事实,即是否定她的亲身经历,即是宣布强权战胜了真理,即是宣布世上没有公道可言。耶稣复活,对马利亚的意义,不在于耶稣回到她的身边,而在于肯定还耶稣一个公道,还马利亚一个公道,让她肯定自己对耶稣的经验及认识,对耶稣所启示的真理的执著与坚持是正确的。这样的肯定,足以让马利亚从哀伤和绝望中复活,确认自己过去以及余下的日子为耶稣而生存是值得的。

四.总结 耶稣复活,马利亚也复活,我们可以从马利亚对耶稣复活的经历中,得到甚么启发帮助处身于死荫幽谷的人呢?有些人需要有人来到他们那里,安慰他们,支持他们,好像耶稣亲切地呼唤马利亚的名字,又好像那位食店老板娘向那位一个人带著婴儿的母亲送上的关怀和代祷,又好像邓英兰的家人和男朋友以上帝的爱不离不弃的同行,使这些人能够走出死荫幽谷。另外一些人则需要还给他们公道,好像耶稣复活还给耶稣的公道,还给马利亚的公道,还给真理和爱的公道,使他们在真理和爱中带著盼望继续生存下去。

承蒙「中文大学崇基学院校牧室」允准转载

主日崇拜预告: 日期 : 15/04/2012 (星期日) 时间 : 10:30 讲员 : 陈晓东博士 题目 : 愿你们平安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