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美玉的藝術創作從2009年開始,在其教會宣道會愉景灣堂的葉建和牧師和文百立老師的引導和鼓勵下開始了基督教藝術創作,初期以繪畫和藝術裝置來佈置教會大堂和祈禱房等,去年開始繪畫水彩畫。
她的創作不只是掛在牆上,更以禮物的方式傳播愛。她在平安夜崇拜為教會會眾揀選一個個小禮物盒,裏面放了用牛油紙印出的小金句,並親手上一幅幅的圖案送給大家,希望為弟兄姊妹帶來一個有意義的溫馨聖誕。
散步默想神 創作與生活緊密相連
在創作過程中,張美玉不僅會閱讀聖經,還會透過觀賞基督教藝術作品汲取靈感。「每次出差或旅遊,我都會特意參觀不同的教堂、博物館和藝術館,吸收各種藝術養分。同時,我不斷學習和嘗試不同的繪畫媒材,希望通過持續的探索、學習和創新,避免自己的作品變得公式化,尤其是在基督教藝術領域,力求將最好的作品獻給上帝。」
張美玉特別喜歡在大自然中靈修和默觀,享受獨處的時光來親近上帝。「我非常享受一個人散步的時光,很多創作靈感、意念和詩歌的旋律都是在這些獨處的散步中產生的。在這些時刻,我也喜歡通過禱告與神對話,尋求祂的帶領。」

沙草紙繪製《耶穌苦路十四站》
有一次葉建和牧師的師母鼓勵她說,要是神感動給她召命去做一件事情,就懷著熱誠晝夜想著它。張美玉分享在日常生活,時刻都有不同的意念產生,促成她的藝術創作﹕「其中一個系列作品是用沙草紙繪製的《耶穌苦路十四站》,這個靈感源於我在台灣旅行時的經歷。我在深夜的地攤上看到沙草紙的畫作,色彩獨特,十分吸引。這種古老的紙張源於公元前3000年,在耶穌的時代已經存在,我覺得用這種蘆葦草製成的紙張繪畫耶穌的事蹟特別有意義。
回到香港後,我積極尋找沙草紙,最終在網上購得,開始用油畫在沙草紙上創作。《耶穌苦路十四站》特色是畫面設計在大部份的場景都只有兩個人物,一個是耶穌,另一個人是沒有繪上面容的,讓我們留下想像空間——是誰在其中,是我們嗎?這個系列的作品在預苦期時常被放在教會禮堂,引導大弟兄姊妹默想耶穌釘十架犧牲,我們該如何回應這份愛呢?」
從畫筆到音符創作——結合顏色、視覺和聽覺的音樂藝術
張美玉不單喜愛視覺藝術,原來她自小亦喜愛音樂和舞蹈。近年她另闢出一條結合顏色、視覺和聽覺的藝術新路徑——以詩歌配合圖畫創作。
兩年前在神奇妙的帶領下她開始了詩歌創作,完全超出了她所想所求,回看這個經歷,是天父安放了很多天使在身邊,把不可能的事,因著衪變得可能。
「我很熱愛音樂和舞蹈,雖然不精通樂器,但通過自小學習舞蹈培養了對音樂的敏感和節奏感。在神的帶領下詩歌創作竟成為了我另一的事奉方向。這一切都是源自我在2021年在坪洲設立的一個工作室開始。」
天父感動一位弟兄以將一個地舖單位租給她作為人生第一個工作室。她立志將這空間用於分享福音、基督教藝術、靜修和詩歌敬拜,希望它能成為祝福更多人的平台。然而隨著疫情爆發,所有的計劃都未能如願實現,最終在工作室運作一年後被迫中斷。儘管如此,張美玉將電子琴搬回家,並開始了網上學習。不知不覺中,她的藝術創作靈感從畫筆轉移到了音符上。
「雖然工作室的經歷未能按我的計劃成就預期的事工,但神卻引領我走向詩歌創作的新方向,讓我經歷了一件不可能的事,見證了神凡事都能。去年,我開始為創作歌配上畫作,並在YouTube詩歌分享頻道上與人分享上帝的愛與信息。」
神賜靈感創作第一首詩歌
在接觸電子琴後,張美玉深深喜愛了這種樂器。在從心而來的讚美與旋律中,她無意中創作了第一首詩歌《這份愛》。她說自己沒有預想到會創作詩歌,填好歌詞後首先分享給丈夫,讓他驚訝不已。隨後,把詩歌給了敬拜隊的隊長,獲得了鼓勵和技術支持,最終錄製了這首詩歌,並在院牧事工中與醫護人員和院友分享這份愛。
這次經歷使她開啟了詩歌創作的旅程,之後她又創作了更多詩歌,在教會的敬拜聚會中使用。收到多方正面回應後,有人建議她在YouTube上發佈讓更多人欣賞。
唱著《平安的路》進入手術室
2023年底,張美玉在檢查中被診斷出胸線瘤,需要動一個大手術把瘤取出,手術位置有一定的危險性。面對這一重大挑戰她心情徬徨,即便收到了多方慰問,卻仍感孤獨。此時她決定用詩歌的力量來面對,甚至在手術前擔任崇拜主席,帶領敬拜,最後完成了準備。
「其中一首詩歌是《平安的路》,我特別惜和用心預備分享內容,過程中有很多與神對話和領受。這些詩歌更給了我很大的力量和鼓勵。奇妙的是當我完成準備後,我充滿了信心去面對即將到來的手術。」
在住院期間,張美玉將病房布置成小畫廊,用自己過去的作品來鼓舞自己,進而透過創作進行禱告與親近神。憑藉藝術的治癒力量她找到內心的平靜,手術後不久迅速康復,這令她深深感受到神的奇妙保護。
患病經歴成創作泉源——神啊,《願帶著我飛》吧!
張美玉回憶起得知病情的初期心中充滿的無力感。她說:「很多人說神會揹著你度過難關,神會陪你走過去。然而我感到非常無助,甚至不想神揹著我走過去,我希望神能帶我飛過去,眨眼之間就能飛越困難。」在這樣的呼求中,她創作了《願帶著我飛》這首詩。
這首詩從一個祈禱開始,隨後向神祈求:「願躲進祢護蔭下,無懼怕前路如何黑暗,願帶著我飛,衝出障礙重重之地,成就我主那恩典的榮美,直到那日盡頭,一切都將廢去,世間存留只有祢的愛,我心存留都只有愛。」這首詩是張美玉出院後休養期間完成的,如今記載了神在她身上作了一件大事,是祂給她留下的恩典記號。
創作《願帶著我飛》的過程中,張美玉感受到這次創作與以往讚美神的開心創作有很大的不同。「這是一種有血有肉的呼求,並且讓我更深刻領悟到,生命是為了彰顯神恩典的榮美。到那日,一切都會過去,唯一留下來的,就只有神的愛一直流傳下去。」
生命是一場「與上帝的奇妙旅程」
回顧過去,張美玉形容自己的藝術創作與生命是一場「與上帝的奇妙旅程」:「我經常感覺這是一個充滿驚喜的旅程,不知道神會帶我去做什麼、經歷什麼,也不知道我走這一步會被帶到哪裡去。但我深信這必定是神最好的安排。神也會適時給我預備很多天使來幫助我、鼓勵我。否則,單靠我自己的力量,創作路上一定無法走到今天。」在此,她用堅定的語氣說:「感謝神讓我可以同時用畫與詩歌的創作來事奉祂、榮耀祂!」
2025年歌與畫的呈獻
踏入2025年,張美玉立志要做好每一首原創詩歌的製作,並連同畫作製成冊子,與更多人分享。她感恩上帝為她預備了另一位天使來幫助她成就這個事工。去年,當這個意念萌芽之際,神讓她在社交平台上看到「凌乃基」(Jim Ling)的創作,被Jim所編製的詩歌深深吸引。原來Jim是一位知名的專業音樂人,近年已移居加拿大,主力編製詩歌和進行編曲培訓。感謝天父的帶領,他們奇妙地聯繫上並展開了合作。
從今年一月開始,他正努力為張美玉的原創詩歌換上新裝。因著Jim的專業和豐富經驗,在編曲上使用了不同曲風,讓詩歌呈現不同的畫面,使音樂更能表達詩歌的訊息,並具備更豐富的想像空間和意境。在整個過程中,張美玉也從Jim那裡學到了很多音樂知識。她期待換上新裝的作品能在今年與大家分享!
張美玉創作的詩歌《願帶著我飛》及2021年在坪洲設立的工作室。(圖:張美玉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