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圆舞曲】镜花水月

【生命圆舞曲】镜花水月
《马克白》引领观众走进人性贪婪的世界,让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
十月中欣赏了由英国TNT剧团制作的莎士比亚名剧《马克白》(Macbeth)。TNT剧团于一九八○年创立,于世界各地巡回演出了不少具爆炸力的戏剧,其震撼力恰如其名 -"炸药"(英文缩写: TNT 即 Tri-nitro-toluene ) 、"新剧场"(英文缩写: TNT 即 The New Theatre)。剧团作品著重音乐,特别委约作曲家全新配乐。导演与编舞亦紧密配合,善用演员驾驭戏剧、音乐、舞蹈的综合能力。《马克白》讲述战士马克白因为女巫预言他会登基为王,久久不能释怀,野心与邪恶的种子早已在其心中埋下。在心魔诱惑下,他与妻子密谋杀害国王。争夺王位后,为了巩固地位,不惜杀害所有妨碍他们的人。只是王位能保,恶果难免。鬼魂的出现、女巫的作祟,让马克白挣扎痛苦、疯狂绝望不已。一位逃脱魔掌的战士毅然兴兵,以报全家遭害之仇,最后公义得以伸张。《马克白》剧上演当晚全院坐无虚席。细腻的形体动作、一气呵成的配乐、莎剧诗句的吟诵等,引领观众走进人性贪婪的世界,让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

人性的善与恶,从来就是一场无硝烟的战争。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告子宣扬人性流水论,认为人性无所谓善与不善,如水一样,"决之东则东流,决之西则西流"。孔子则提倡"人之初,性本善";荀子却唱反调,宣称"人之初,性本恶"。圣经《创世记》一语道出了人性善与恶的根源。上帝照著自己的形象造人,揭示了人性善的根源:人类原应像上帝一样是慈爱的﹑圣洁的﹑公义的﹑至善的;是智慧的﹑创造的﹑有能的﹑自由的。只可惜亚当﹑夏娃吃了禁果,违背了上帝的命令,挑战了至高者的主权。人类若恣意而行,一但失掉制约,人的道德就靠不住。莎士比亚名这套悲剧《马克白》,正正揭示了人性恶的可怕,也点破了人性中的一些弱点。许多时候,人类的恶不易为人类本身的善所制服。

TNT的戏剧屡获好评,然而再好看的戏,也有落幕的时候;再丰盛的筵席,也有散席的一刻。如莎翁另一名剧《皆大欢喜》(As you Like It) 的一段名句:"全世界是一个舞台,所有男女不过是一些演员;他们都有上场的时候,也有落幕的时候。一个人一生中扮演着好几个角色"(All the world's a stage /And all the men and women merely players /They have their exits and their entrances /And one man in his time plays many parts)。

就如《马克白》中的语粹:"人生不过是一个行走的影子,一个在舞台上指手划脚的拙劣伶人,登场片刻,就在无声无色中悄然退下。它是一个愚人所讲的故事,充满着喧哗和骚动,找不到一点意义"(Life's but a walking shadow, a poor player /That struts and frets his hour upon the stage /And then is heard no more: it is a tale /Told by an idiot, full of sound and fury, Signifying nothing)。

莎剧的语粹淡然点出镜花水月的人生,参透个中的道理。人生也许如圣经《传道书》作者所说:"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传1:2);"一代过去,一代又来"(传1:4)。彷如读到《红楼梦》的一段对白:"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是否"人不强于兽,都是虚空。都归一处,都是出于尘土,也都归于尘土"(传3:19-20)?若然人生如镜花水月,人生又有何意义?是否一如莎士比亚背负黯淡哀伤的人生观、陷入虚无飘渺的心态?

镜花水月无疑是对世人的真写,然而我们也可以对生命有不一样的譬解:正因为生命如捕风、万事如粪土,我们当有智慧的心,数算自己的日子,爱惜光阴、珍惜眼前人;行好事、好怜悯;成功时不骄傲自满、跌倒了不失望气馁。由认识生命的真写,转向追求永恒的满足。纵使生命如镜花水月、捕风捉影,我们也能活出有盼望的人生。

********* 作者为张美玲博士,现于香港大学任教,为铜锣湾浸信会会友,曾任多届理事及诗班班员。读者可电邮至 lisa@hku.hk 与作者分享。

作者上期文章: 人生红海 音乐‧人生 风雨同路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