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可成"福音传回耶路撒冷"的最大宣教人力

十分之一中国传道人献身宣教 即可产生10万宣教士

中国可成「福音传回耶路撒冷」的最大宣教人力
"华传"国际总主任林安国牧师表示,中国很有可能成为主来之前最大的"福音传回耶路撒冷运动"的最大宣教人力。﹙图:基督新报/ Chris Chan﹚
"福音传回耶路撒冷"的异像是把福音沿著中国西北的丝绸之路,一直传向以伊斯兰教国家为主的中东地区,最后直达耶路撒冷。这个异象在1940年代由一个圣经学院的学生开始,至今60多年而"传回"的火焰至今仍然未灭,更随著主再来之日渐近而更炽。由90年代开始,这运动更在中国复兴起来。

中国很有可能成为主来之前最大的"福音传回耶路撒冷运动"的最大宣教人力

华人福音普传会国际总部主任林安国牧师在"华传"9月9日晚上的感恩会中,以"面对福音回归耶路撒冷的挑战与前瞻"一题,讲论华人教会在"福音传回耶路撒冷运动"的角色。他表示,中国很有可能成为主来之前最大的"福音传回耶路撒冷运动"的最大宣教人力。

林安国牧师首先界定"福音传回耶路撒冷运动"中的"回"字所指为何。他认为"回"字可以有两个意思,第一是指回教世界约11至12亿分散全世界各地的回民,第二是指把福音传回耶路撒冷。他说,有人说"福音传回耶路撒冷运动"可能是主来之前最大的一个福音运动;另一方面,中国可能是主来之前的最大宣教人力。

2种计算方法:估计中国最少可派出1、2万宣教士

他以中国的6千万信徒并100万传道人计算﹙估计数字﹚,假使有十分之一的人对宣教有负担,想加入成为福音传回耶路撒次的成员,即有10万人可动员。这个数字令他心里很震惊:韩国1万2千宣教士的数字已令人哗然,假如中国可动员10万人,经训练后出去宣教,那是多大的宣教动力!

他又用另一种计算方法。据星加坡统计,400间华人教会里有400名宣教士,比例是一教会派一个宣教士。他又指出差联统计香港教会与宣教士数字的比例大概是4比1——每4间堂会才有1位宣教士。假如把这比例用于中国30多万﹙估计数字﹚教会里,可派7万宣教士,即使只能派出当中1、2万人,情况也令人鼓舞。他呼吁大家为这个可能性祷告,希望这梦想成真,让"福音传回耶路撒冷运动"成为最大的宣教运动,亦令中国成为最大的福音动员的地方。

他回顾教会历史,当年最早期成形的中国宣教一,可算是翟辅民的"中华海外布道团",一批批把人差到东南亚等地。至今亦听闻不少中国信徒抱著传福音给中东地区的热心。他说,他曾在土耳其遇到温州信徒,表示已经有很多中国人到中东开设温州教会,在当地学习语言,并传福音。

可忧之处

林牧师指出了数个令人忧虑的问题,并探讨问题的出路。

回归耶路撒冷运动的可忧处

第一个可忧的问题,是福音传回耶路撒冷运动被一些不良机心的人利用成为得利的途径,令运动变质。他听闻有一个领袖收取大笔奉献后,放在户口花光了。另一个可忧,是不少人仍保留数十年前的回归耶路撒冷思想模式。有些人仍打算用步行、骑骆驼等方式进入。然而现在已是科技时代,应与时并进。

还有一个可忧之处,就是在中国出去宣教士难以后到正式的宣教训练,以致宣教很快出现问题。他说中国大陆往往只给宣教士一张机票,便让他们出发宣教之路,却没有给予需要支援和后防,令很多宣教士灰心却步,失望而回。

出路在哪﹖

林安国表示,对中国派出宣教士的问题,最近引起许多讨论,包括如何给予出去的中国宣教士更更多的支援,此外就是如何把中国大陆与香港和海外的资源结合起来,解决国内宣教资源不足的问题。

他指出,香港有丰富的资源、架构和系统,无论在知识、训练和后防都有美好的配搭,但唯一问题是没有人力;中国相好相反,有大量人力,但缺乏经验和资源。林安国牧师与大家一起思想香港与海外华人教会如何能与中国大陆合作,包括帮助中国教会成立差会以及"中国宣教基金"作支持中国宣教士之用,并通过出版宣教士手册以教育和培训宣教士,在香港的教育、架构和海外经济上与中国的大力配搭,使福音运动产生动力,让中国能成为"宣教的中国"。

林安国牧师简介

林安国牧师生于中国广东绍关,长于香港。青年时信主。奉献给主后他在建道神学院接受神学训练,毕业后即往印尼宣教5年,再到美国加州福音神学院完成宣教学博士学位。他早年曾被香港宣道会海外差会派往印尼开荒植堂,亦曾在加拿大牧会,幷曾在香港建道神学院、新加坡神学院、加拿大维真神学院和天道神学院作客座讲师,现任"华传"国际总主任。

相关新闻: 十年间结出丰硕果实 (2005.09.10) 华传十周年感恩会 探讨华人福音工作新方式(2005-09-08)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