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sir:從促銷學通識

呂sir:從促銷學通識
剛過去的星期六與一眾學生DJ討論為何會有那麼多人一窩蜂去某便利店和某快餐連鎖店換購禮品,設題的是另一位主持,當他跟我說這個已成為社會熱潮時,我才驚覺原來身邊的學生和學生的家長也是受害者。這的確是一個很好的通識話題。每次節目開始前,我也會問學生該次討論內容與通識哪些範疇相關,但這次大家特別驚訝,因該次換禮品促銷與眾多範疇也相關,包括: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今日香港、公共衛生與科技、全球化。這真是一個很好的通識學習材料,為何一些促銷活動會有這麼好的學習機會?

先說人際關係與個人成長,有一位學生不諱言說:「這一次促銷活動害得我真的很慘呀,這個月我花費了很多金錢,我快要破產了。因為平時去便利店,買完自己想要的東西就算了。現在要刻意湊夠金錢來換印花。我還要求媽媽一定要在那便利店買東西,雖然我知道便利店中貨品的售價一定比外面的貴。」她說到這裏,我打岔:「你不覺得是浪費嗎?為了湊夠錢,要買一些自己不需用的東西。」她說她也知道,但卻又真的很想要那些禮品,還說另一位同學比她更過份,好像找到另一個人更差就是沒有那麼浪費似的。誰知在場有另一位同學的回應比她還厲害,她小時候得知某品牌的餅乾送精美的卡通卡片,結果一口氣買了四包,但只吃了一包;掉了三包。其實報章亦曾報導有些人一個星期吃了十個加大餐,但有些人買了卻扔掉食物,為的就是那些禮品。

這的確需要好好教育,這些促銷方式只是舊酒新瓶,我記得祖母說幾十年前已為了集齊不同字樣的印花來換電視機,結果總是欠一個;我小時候也有搜集汽水瓶蓋。今天,看到學生這樣,我應該怎樣教導他們呢?他們這樣的確是浪費的行為,不但浪費食物、又浪費金錢、甚至賠上自己的健康。

在節目中,我看到另一幅很可愛的畫面:一位中三的女孩子也喜歡搜集印花的,她也滔滔不絕分享她搜集的經驗,但我卻十分欣賞她。賣奶的公司曾推廣集齊一定數量的盒角便可換牛奶,因為她從小到大就喜歡喝牛奶,她會小心翼翼地儲夠盒角,換回牛奶;而另一次則是換比較實用床單,她喜歡床單上的印花公仔,於是便開始儲印花,但所買的東西皆是必須和實用的,不因需要印花而浪費。那一刻,我看到直播室有兩類孩子,一是非常實際並替家庭著想的、二是只顧喜歡的卡通人物就不惜犧牲健康與財富。你想你的孩子屬哪一類,就要看你的家庭教育了。

呂宇俊 (呂sir)小檔案 呂sir童年時充滿埋怨,因為他的爸爸及祖父也是吸毒者,母親在他三歲時已改嫁另組家庭,他由祖母靠著綜緩金過活。他自己也曾誤入歧途,中二時加入黑社會,中五時更取得會考0分的成績。但上帝沒有離棄他,安排很多天使對他的扶助,他回到教會重拾書包發奮向學,重考會考考獲19分,更順利升讀香港浸會大學取得一級榮譽畢業,畢業後再到香港中大大學完成道學碩士(M. Div)課程。在2006年更獲得香港十大傑出青年的美譽。這幾年更主動推動通識教育及理財教育,協助無線電視、香港電台、《都市日報》推動通識教育,也協助保險公司推行理財教育,更是香港青年事務委員會委員。這四年分別到教會、學校、各類機構分享講座超過三千場。

(歡迎和呂Sir聯絡,電郵:principal@graceyard.edu.hk)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