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恩福》杂志编辑室
2012年11月,美国总统大选即将登场。为了使国人更认识欧巴马,印度裔保守派政治评论家狄儒撒(Dinesh D'Souza)在7月底推出一部记录片"2016:欧巴马的美国"。这部影片在几周内即造成相当的轰动,虽然它只花费250万元拍摄,可是截至9月9日 止,票房却超过2,600万,创下美国政治记录片第二高的成绩。
这两个月,总统选战正如火如荼。信仰扑朔迷离的欧巴马和笃信摩门教的罗穆尼,谁才是基督徒心目中理想的候选人?这问题令人困惑,也不容易用简单的道理或论据说得清楚。本文旨在说明政治的诡异和复杂性,并推介一本关于基督徒和政治的好书。
面对复杂的政治
其实,狄儒撒拍片的目的,是要让美国选民了解,欧巴马乃是活在他肯亚父亲的精神感召之下,要藉美国总统职位的权力,在全世界落实其父"反殖民主义" (anti-colonialism)的梦想。按照狄儒撒的研究,虽然老欧巴马只有很短的时日,与这个出身于夏威夷的儿子相处,但对他的影响却深远无比。
欧巴马在美国政坛上的崛起,确实令人刮目相看。究竟狄儒撒的诠释是否公正与客观,目前政界与学术界都有不少讨论。事实上,要非常中肯地评介一位背景复杂、 仕途飞黄腾达的政治人物,难度超过想像。评论者总会有自己的预设与偏见,而狄儒撒来自印度,是否能完全排除种族上的主观看法,无人敢保证。欧巴马纵使深受 其父意识形态的薰陶,但在从政其间,是否也有可能不断受其他因素或有关人物的影响,而修正他的视野?质疑狄氏的人以为,他从欧巴马的自传中刻意选择材料, 用来支持他对欧巴马心理、人格的解释。
电影"2016"是根据两年前狄儒撒的著作《欧巴马忿怒的根源》(The Roots of Obama's Rage)拍摄。狄儒撒是福音派在公共领域中杰出的学者,擅于和无神论者辩论,他曾于2007年出版《基督教有何伟大之处》(What's So Great about Christianity),赢得知识界的喝采。可是,当他在影片中支持美国保持强大,对反殖民主义似乎不以为然,却招致批评。
在这个由多数清教徒建立的国家,基督徒与政治的关系一向受到关注。亚利桑那州凤凰神学院的古德恩教授于2010年出版《从圣经看政治:按经文亮光看当今政治议题大全》(Politics According to the Bible: A Comprehensive Resource for Understanding Modern Political Issues in Light of Scripture),帮助基督徒厘清了一些迷雾,更易掌握重要的属灵原则。
这本书共六百多页,内容齐全,可读性高。古德恩是知名的福音派学者,他通晓新约,又是系统神学畅销书的作者。他的基本立场为:既然福音影响生活的各个方 面,基督徒就应该参与政治。他指出,大部分人的政治观点形成的依据,是内心深处对几个基本道德问题,甚至神学问题的看法。
全书共分为三部分,前150页以五章来谈,基督徒面对政治应当明白的基本原则。接下来的第二部分长达400页,分为十章,讨论了约五十个政治界实际的各类 议题。最后第三部分总结观察计三章,分别谈媒体的影响、如何将原则应用于两党的政策、以及对基督徒参与政治的鼓励与前瞻。
基督徒和政府的关系
基督徒和政府之间应当为怎样的关系?古德恩首先指出五种不正确的态度:(1) 主张政府应强制规定宗教;(2) 主张政府应当完全不干预宗教;(3) 以为所有政府都是邪恶的、属乎魔鬼;(4) 认为基督徒只需要传福音,不要去管政治;(5) 认为基督徒应当从事政治,不必去传福音。
他提出,最好的办法就是:基督徒应当根据圣经,以神所定的道德标准和设立政府的目的,对政府发挥"重大(significant)影响"。"重大影响"的 表现,不是愤怒、对抗、不容忍、定罪、仇视等,而应当是满有风度、良善、体谅、怜爱、劝服,让他人有不同意的权力,但对于神的教导却坚定不妥协。
圣经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但以理是旧约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被掳到外邦,却以不卑不亢的态度,在朝廷中发挥了重大影响。其他如约瑟、摩西、尼西米、末底改等人,都曾影响外邦掌权者的决定。旧约更记载,先知经常向周围的国家发言。
在新约中,施洗约翰不单为耶稣作开路先锋,也对当权者曾发出义正言辞的批评,甚至因而丧生。保罗在该撒利亚被囚的两年当中,每逢与巡抚腓力斯谈话,总讲到公义、节制、审判。
检视过去两千年的历史,教会曾犯下一些严重的错误,是因为没有谨记耶稣要我们区分"该撒的物"和"神的物"。但从罗马时代开始,就有无数正面的例子,展示出基督徒能对政府产生重大的影响。如今,人权、自由、法治等成了现代人的普世价值,追根溯源,都是由于基督徒积极投入社会建设,影响政治运作的结果。
美国是基督教国家吗?
欧巴马总统上任后曾刻意宣称,美国不是基督教国家。当然,欧巴马的表述完全是为了要达到他的政治目的,让穆斯林、犹太教徒、或其他的宗教徒对他有好感。稍微明白美国政治的人都晓得,美国立国以来便不主张"政教合一"的体制,故美国向来无所谓"国教"。
基督徒对此事的看法颇为分歧。古德恩认为,这不是能简单以"是"或"不是"来回答的问题。若定义不同,答案也会不同。他提出以下九个描述法:
(1) 基督教的教导是否为影响美国建国最主要的宗教体系?答:是的。 (2) 美国建国元老是否大多为相信圣经真理的基督徒?答:是的。 (3) 基督教(包括各种形式)是否为美国最大的宗教?答:是的。 (4) 今天美国人许多文化价值观的背后,是否以基督信仰为其理性的基础?答:是的。 (5) 最高法院是否曾作出宣判,其内容肯定美国是基督教国家?答:是的(参1892年三一教会对美国的判决内容。) (6) 美国是否大多数的百姓为相信圣经、传福音、重生的基督徒?答:不是。(古氏估计,这样的基督徒只占20%。) (7) 今天的美国政府、媒体、大学是否还大力提倡基督徒的价值观?答:不是。 (8) 美国政府是否提倡以基督教为国家宗教?答:不是。 (9) 成为美国公民,或在美国受到法律的保护,是否需要先接受基督信仰?答:不必。
透过以上的剖析,古氏让这个容引起纷争的问题,变成清晰可辨,毋须花口舌作无谓的辩论。政治议题常带来混乱,主要是由于政客喜用双关语,导致普罗大众随便猜想,造成分歧。
圣经对政府的看法
古德恩在第三章详细探讨有关政府的圣经原则,为全书抛下稳妥的锚。他首先提出,政府的重要作用是罚恶赏善,因无政府状态会带来极大的破坏与罪恶。旧约从洪水之后,神指示"凡流人血的,他的血也必被人所流;因为神造人,是照自己的形像造的"(创世记9:6),颁给挪亚的这道命令,是在重新建立人类社会之时, 因此适用于全人类,而既然最严重的杀人罪被判刑,可见其他轻罪也需要求刑。赏罚分明的政府可以某种程度抑制社会的堕落。新约罗马书13:1-7说,政府不 是"空空的佩剑",因此公民应当藉缴税表明服从;彼得前书2:13-14也有类似的教导。
从出埃及记到申命记,神为以色列国定出各项律例。这些规定让我们对政府的目的、执政的好坏有所认识。可以看出,摩西五经的律例中,对公平公义的强调、对穷 人和受逼迫者的关顾、对生活中圣洁的看重,超越周围各国甚多。箴言和传道书中也有一些篇幅论及执政者。虽然以色列在当时是神治之国,但这些经文对于现今的 政治仍有不少参考价值。以安息日为例,古氏认为,应当视之为宗教法,至于现今的应用,不需要立为民法,但基督徒仍应每七天休息一天,这是智慧的生活原则。
神的主权在列国之上,这可以从先知对列国的讲论清楚看出,凡不秉公行义的国家,都会遭到神的报应。执政者应当为百姓的福祉著想,而不是为自己牟利;而百姓 则应当遵守政府的规定,除非该规定与神的命令相违。至于可否推翻政府?或说,美国当年的独立战争是否正当?古氏认为,圣经并没有说不可以改变政府,反之, 神会兴起领袖来拯救人脱离暴政。他同意美国的开国者是为了保护移民,才与强征暴敛的英国政府宣战。
究竟基督徒是否可用武力推翻政权?传统改革宗的立场是持肯定的态度。关于这方面,圣经并无明确指示,赞成者以"沉默"为由,主张可以改变政府。持反对观点者则说,保罗写信给罗马教会时,鼓励信徒要服从掌权者,而当时的执政者是暴君尼禄;可见圣经并不赞成改变政府。此议题确实是属圣经的模糊地带,它必须因地 因时因人而制宜。
由于人心有罪恶倾向,政府若权力集中,便很容易腐败。旧约的扫罗、所罗门等,都可为鉴戒。所以,明智的政府应当采用分权的模式,执政的团队可以互相检验有 否滥权。旧约时代的先知和祭司,对君王就有这种能。耶稣没有将管理教会的责任专给一个门徒,而设立了十二使徒。使徒行传15章的耶路撒冷会议更表明,决定是出于整个团队。政府的分权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美国是以立法(国会)、行政(总统)、司法(法院)来三分。
圣经没有明确要求或教导说,政府应当出于民选,甚至世袭君王的例子在圣经占多数,不过有不少经文可以支持某种程度的民主。如:人人平等,因每个人皆是按神 形像所造;执政者必须对百姓负责;政府应当为百姓谋福祉;百姓所赞同的政府效率最佳等。美国在1776年立国时采用的民主政体,可以称作"美国实验",因 为在那之前,全世界没有这样的民主政府。到了二十世纪,民主政治风起云涌,192国中有120采用民主选举,占全球人口58.2%。
政府与宗教
政府有一个重要角色,就是保障人民的自由。创世记2:16-17表明,从人的受造开始,神就赋与自由,并要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可谓按神形像所造的人最 宝贵的特色。因此,在与个人相关的事上,政府应当保障人民的自由权。美国宪法保障的基本自由为:宗教、言论、出版、集会、申诉。权利法案(the Bill of Rights)还另列出一些项目。但个人自由并非为绝对的,为了保护大众的利益,政府可以对个人自由设限。
古氏清楚指出,政府的作用有限,它不可能拯救人的灵魂,或改变人的内心。这是信仰才能作到的。在政教关系上,首先教会要自知,"该撒的当归该撒",而政府 也要谨守,不要去管"属神的"事。然而,由于宗教有助人心灵的提升,因此政府应当支持和鼓励宗教组织。政教关系出现紧张,往往是因为某件事究竟属教会所管 或应由政府管,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每件个案都需要审慎的处理。
过去数十年,中国某些宗教团体与政府之间经常有很大的张力。"未被政府认可的宗教团体"在社会中找不到自己合法的"身分",这种不确定性导致不少问题,影 响社会的和谐。刘澎指出:"宗教立法应该是『宗教信仰自由保护法』,还是『宗教事务管理法』,是要解决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能不能得到保护,如何得到保 护的问题,还是要解决宗教管理干部对宗教事务能不能管,如何管的问题,是一个根本性的分歧。"(“中国需要宗教法”,发表于2012年中国神学论坛第五届 研讨会)
如何处理各类议题──婚姻的例子
本书的第二部分,古德恩广泛探讨了十类议题:(1) 保护生命(堕胎、安乐死、死刑、自卫与拥枪);(2) 婚姻(定义、同性恋、色情刊物、相关法律等);(3) 家庭(生养、教育、管教等);(4) 经济(私人产业、经济发展、钱币供应、自由市场、贫富关系、政府与企业、税务、社安、健保等);(5) 环境(资源的现况、能源与能量、全球暖化等);(6) 国防(公义战争?和平主义、国防政策、国际恐怖主义等);(7) 外交(联合国、外援、以色列、移民等);(8) 言论自由(宪法、限制、竞选、憎恨用语、谈论节目等);(9) 宗教自由(背景、公众场所的表达、信仰为基础的活动、免税地位等);(10) 特殊团体(农业、关税、原住民等)。
他大半先讲述圣经原则性的教导,然后再分析美国的现状。下文以婚姻类为例,简介他的说明。
旧约明确教导,神造人时就设立婚姻,是一男一女的结合(创世记1:27-28、2:21-25),耶稣也予以肯定(马太福音19:3-6);因此,这是放 诸四海皆准的原则。摩西五经明确不容雀稳𰰨B奸淫、同性恋,给予严厉的定罪。多妻是神暂时允釭满A但却不合乎祂原初的设计,这样的家庭往往出现更多问题。 离婚似在摩西时代就难以避免,法律应留意保护被丢弃、受伤害的配偶。
在圣经之外,还有其他出于理性和经验的理由,可以为婚姻作辩护。首先,婚姻的定义应由政府来制定,因为没有其他机构可以含括整个社会。其次,政府应当提倡 且奖励一男一女的婚姻,因为这种关系对社会的贡献远非其他关系可比,如:这样的家庭所提供养育孩子的环境,是其他机构或关系无法望其项背的。倘若法律给予 非婚关系同样的权利,就等于不鼓励一男一女的婚姻,以至社会无法得到这种婚姻的好处。
从法律来看,美国上诉法庭的判决总是倾向于维护一男一女的婚姻。而将婚姻限于一男一女,并不违反任何人的人权。在同性婚姻的声势甚嚣尘上之际,古氏赞同用修宪的方式来统一美国对婚姻的看法,并且认为,对婚姻的规定应当反映历史和传统的价值。
然而,这种传统价值是否可以继续在美国法律中获得保护,是令人怀疑的。过去十年来,最高法院的立场愈来愈向同性行为开放,"一男一女的婚姻观"还能够坚守多久,实在令人担忧。目前美国有六州已经承认同性婚姻为合法(纽约州、麻州、康州、爱荷华州、佛蒙特州、新罕布什尔州),欧巴马在2012年5月9日接受 ABC访问时,说他赞成同性婚姻合法化。
有关同性行为、色情刊物等不合乎圣经道德标准的行为,历史上曾经有立法禁止,但从无彻底执行的成效,成人的淫行也与之类似。因此,刻意设立法规意义不大。 信心与行动
古德恩用大量篇幅,针对保守派与自由派为国家的设想作出分析,但他是从新约教授的身份来写,而不是以政治学讲师的身份。他承认,自己的立场倾向保守,但原因是根据圣经的教导,并非先入为主的观点。
最后,古德恩鼓励信徒要在信心中采取行动。他坚信,神在列国之上掌权,而且会在地上成就祂美善的计划,基督将回来统治全地。至于美国,各方面显示似乎神的审判即将临到,然而也有迹象可见神赐福给教会,甚至将出现复兴。
真正的复兴始于爱神的心和祷告的热诚倍增,然后是看重神话语的教导,以致信徒的生命与生活发生彻底的改变,这样,周围的社区必受到影响,带来社会风气的改 变。而在复兴临到之前,基督徒的要务是维护信仰、言论的自由,保护婚姻、生命,在法律界营造有利的空间,以至于复兴一旦出现,不会遇到拦阻。
作为在美国的华人基督徒,我们虽是移民,仍不应对政治冷漠。尽管能够直接从政的人不多,我们仍应当尽力去了解美国的方方面面,以致在行使投票权的时候,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无论今年美国大选的结果如何,基督徒都不需要气馁,也不必惊慌。政治人物有其盘算与计划,但历史终究在神的手中。而为执政掌权者祷告,是我们的权利与义 务。无论局势如何变化,对信徒而言,最重要的是儆醒祷告,在心灵中与神亲密同行。而同时,我们要凭著信心,提起勇气,不断按照神的话语向社会发声。
蒙允转载自《恩福》杂志总45 期: http://www.enfumag.com/magzines/45/politic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