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修真义探讨蒙召
专题讲座安排在学院脸书直播,廖炳堂以"灵修"角度为切入点讲解。灵修两大要点:第一,上帝自己、祂在吗?第二,上帝怎样用灵修信息向我们说话。他指,灵修不是一种方法达致满足自己的目的,并非问"如何"(How),重点不在于方法例如行区祈祷、默观操练,重点在于为了谁人去灵修( Who)、与谁人一起灵修(Whom),灵修对象是上帝,并且上帝与我们一起灵修。
廖炳堂表示:"灵修方式可以多类型,例如用图像方式、说话表达也可以,在灵修当中思想祂是怎样的上帝、从我出生由无到有上帝透过父母创造我,在我未信主之前上帝都已经认识我,所以默想与祷告分不开。"上帝不一定在人的祷告时候回复,可以在生活中带领我们改变事情,因此灵修之前安静想想上帝是谁。
该种灵修的态度也用于在蒙召之先思想奉献自己、寻索上帝旨意的信徒。蒙召者先要经历上帝,然后上帝透过我们牧养弟兄姊妹。
社工变神学教授
廖炳堂分享从社工变为神学教授,当中蒙召的经历。本身是社工的他被一个案启发,一个顽皮的中学生被学校转介见他,他尽了力也不见果效,下学期那位中学生变得乖了很多,原来学生在北角放学的时候,一位传道人带他上教会,最后学生和他的父亲都信了主,对廖炳堂来说非常震撼。他说:"从此不再做社工要做一个属灵导师,生命大转变要有福音。"
蒙召者对人生命有负担和恩赐
廖炳堂继续指:"上帝给予人不同的认定,在疫情当中人会思考生死,上帝就是要我们思考一直以来我们的安全感建立在哪里。"当人去思考上帝是否呼召他做传道人,廖炳堂提醒大家,先要思想上帝有否让我们看到生命的宝贵,然后有否看到上帝在这一刻带领人去认清生命的宝贵,蒙召的人一方面有负担,另一方面需要有恩赐。
从依纳爵属灵操练 看人的存在目的
他引用依纳爵属灵操练的原则和基础,灵修的起点是作神的好管家(彼得前书4:10)依纳爵指出:"人受造的目的是为认识外务和事奉我们的主上帝,并且借此而圣化自己,世上一切的事物都是为人而造,为了帮助他实现受造的目的是能够事奉上帝,透过事奉让自己成圣。"
廖炳堂指,依纳爵的结论是世上一切受造之物都不可以代替上帝,受造物能帮我们多少,我们就用多少;受造物妨碍我们拦阻我们,我们就要放弃它。
总而言之,我们爱慕和选择的准则只有一个,就是那些能够帮助实现我们受造目的之事物。廖炳堂勉励信徒,作为蒙召者接纳自己的限制、善用恩赐在同龄的阶层让人信主,或者帮助人建立美好的灵命,就已经达到神创造我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