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讨会一共分为三部分,分别由三位讲者演讲。首先是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助理教授冯丽姝博士,她的题目是"家庭结构与青少年成长"。之后,香港性文化学会执行干事黄秀婷姑娘以"青少年情感教育的实践"为题目进行演讲。最后,由家庭基建教育及出版总监徐惠仪女士以"如何从教育建立青少年正确的恋爱及婚姻观"为题的演讲来结束是次研讨会。
家庭结构影响青少年成长
主要研究青少年在校园行为的冯博士先点出在校园欺凌的问题相当值得令人关注。她指出在校园攻击者可分为"操控型攻击者"及"反应型攻击者", 而两者有莫大的差别。前者是策划欺凌的主谋,他们的行为冷静、理智,但却是缺乏同情心的,是真正的欺凌者。至于后者却是受"操控型攻击者"所教唆,执行暴力的一群,但他们其实同样属受害者,但却常误被认为欺凌者。
青少年成为"操控型攻击者"或"反应型攻击者"取决于他们所成长的家庭结构。冯博士引用其所做的研究,证明家庭结构与青少年成长有著明显的关系。
研究显示再婚家庭及单亲家庭的子女相比核心家庭的子女有较大机会出现偏差行为,而子女于有继母的再婚家庭所受的影响甚至较单亲家庭更大。但可惜的是,现时香港政府较少服务直接针对再婚家庭的需要,如教导应如何与继子女建立关系。冯博士指出有以上的情况,是因为政府及一般人也错误认为再婚家庭代表家庭资源增加,与核心家庭无异。
青少年扭曲两性观 贞洁观念遭忽视
香港性文化学会执行干事黄秀婷姑娘指出现今香港青少年在两性情感关系的观念上是"快速、即食", 对"性"是十分随意。学会一份"珍爱课程"课后学生意见调查显示,现今青少年认为"贞洁"对建立稳固关系并不重要,因此,香港的青少年有婚前性行为、过早的性生活。
黄姑娘指,婚前性行为分割了"性"、"爱"、"婚姻"的行为,呼吁从事教育及牧养的工作者必须正视。她认为应该要提倡贞洁的两性情感教育,向青少年灌输忠诚的性爱婚姻伦理观,以及纯洁的两性情感教育观点,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两性信念、价值以及行为,例如青少年贞洁立约行动。
建立青少年恋爱基石:自知自爱
家庭基建教育及出版总监徐惠仪女士谈到在现今青少年的恋爱中,只有性,没有真爱,而青少年亦不懂如何正确地恋爱。她认为可透过圣经中知道何为正确的恋爱及性伦理价值观。
徐女士提到"自知自爱"是青少年恋爱基石。"自知"是指青少年先认识自己,长大成熟是恋爱的先决条件。之后是学会与同性相处,在学习与异性相处。因为有自知,才能做到男女互相尊重、适当地处理分手、失恋。"自爱"是拒绝婚前性行为。这是对婚姻的尊重, 因为在圣经中清楚指出性必需在夫妻关系中。
她最后以两节经文寄语青少年:真爱是"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 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意发怒, 不计算人家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哥林多前书 十三章四至八节)。
面对现今扭曲的性伦理价值观,她语寄青少年则要谨记:"凡事我都可行,但不都有益处;凡事我都可行,但无论那一件,我总不受它的辖制。"(哥林多前书 六章十二节)
历时三小时的研讨会近六十位从事教育工作的中小学校长、老师、社工以及教会青年牧者、传道人及导师出席,场面热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