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非典型灵恩张天和牧师:走在"灵恩"与"福音"之间

香港神学院院长张天和牧师专访

张天和, 灵恩, 福音派, 五旬宗, 四方福音会
人所周知张天和牧师是香港神学院的院长,但许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原来他不仅拥有深厚的改革宗神学背景,同时也有深厚的五旬宗与灵恩背景。 | 基督日报

人所周知张天和牧师是香港神学院的院长,但许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原来他不仅拥有深厚的改革宗神学背景,同时也有深厚的五旬宗与灵恩背景。

在长达两小时的访谈中,温文儒雅、语气平和的张牧师更像一般印象的传统福音派牧者。带著对灵恩运动的深刻观察,以及在福音派与灵恩派中交互体验的信仰旅程,令他成为香港基督教界一个特别的桥梁。

从传统到五旬宗的信仰转变

张牧师自小在崇真会和中华传道会等传统福音派教会成长,后来却加入了一间五旬宗教会——四方福音会。他回忆道:"我自小就返崇真会,但是因为我住得远,所以我一直返中华传道教会。但后来决志信主,我就返一间五旬宗的教会,就是四方福音会"。

四方福音会是第一波五旬节运动的三大宗派之一。然而他加入四方福音会时正值香港灵恩运动受传统教会打压的时期:"六十年代一位著名粤语片明星梅绮(江端仪)所参与的教会对灵恩的极端立场引起极大争议,灵恩被严厉批评,甚至被视为异端。我刚刚回四方福音会的时候是1975年左右,正值香港的五旬宗教会被一些传统的教会打压的时期。"在此背景下,很多五旬宗的教会完全失去了灵恩的色彩,除了提及圣灵外,方言、圣灵充满等都鲜少被提及"当时的这些五旬宗教会其实他们的路线都是很传统的,一般都不会特别强调讲方言。"

后来张牧师进入对于一家在灵恩立场非常谨慎的福音派神学院,他五旬宗背景立即备受关注:"我进入神学院的时候,其实我本身教会都不是很灵恩或者特别关注圣灵,但是我考入学院的时候,他们集中问我关于圣灵充满,圣灵的角色,诸如此类的问题"。

甚至在实习安排上,他也因五旬宗背景而受阻:"学校无法安排做教会的全职实习,后来才知道原因就是教会不接纳灵恩背景的人,他们讲得很明白,就说怕我『教坏』他们的会友。"最后他终找到实习的教会,却只能做图书馆、翻译、编辑等杂事,被安排在无法接触信徒的位置。

毕业后,张牧师回到四方福音会侍奉了数年,当时教会灵恩色彩依然缺缺。"当时我们教会与传统福音派完全无异,甚至方言祷告都没有。我们只是听过一些长者缅怀说以前教会很复兴、有医治事迹等等,但是在我返教会的时候已经完全没有这些,什么(灵恩)的味道都闻不到的,所以我出来事奉的时候都是保持著这个现象。"

直到一位新的美国宣教士担任区监督,质疑宗派为何完全失去五旬宗的特色,开始大力整顿,重新教导四方福音会的灵恩观,才促使张牧师开始认识灵恩相关的课题:"他与我们这些堂主任约谈,告诉我们四方福音是这样这样的,就和我们去讨论关于圣灵的问题。当时我和他争论得很厉害,提出很多质疑的,甚至乎某个程度我是属于反对的。但是那个牧师很好,他说:『你不要只听人讲,你自己看圣经。』我当时有个想法:如果四方福音会我服侍的教会它返回五旬宗的路线,而我在神学上不能接受,我就会离开那个事奉。"

后来他透过查考圣经,接受了《圣经》中强调圣灵工作的方向,"当时我去看圣经,发现到强调圣灵是一个正确及需要有的方向,原因是耶稣回到了父神的右边,现在与我们同在的就是圣灵。如果按神学来说,圣灵是取代耶稣保惠师的位置,是另外一个保惠师,所以要强调圣灵。我觉得那个信仰方向是正确、没有问题的。"

圣经的查考、加上四方福音会未将方言视为"圣灵充满的唯一凭据",他选择留下并被按立为牧师:"所以某程度上我是一个『五旬宗背景的牧师』。其实当时整个宗派里除了我们的监督是很熟悉灵恩神学之外,没有一个教牧同工来自五旬宗神学背景,一个都没有。所以我们整个宗派都是仍然很福音派的一个宗派。"后来他透过参加四方福音会的国际性会议,才第一次经历短诗敬拜、方言祷告等,打开灵恩的眼界。

香港灵恩运动的历史与演变

张牧师介绍灵恩运动分为三波:"第一波我们叫做五旬节运动,就是五旬宗运动。五旬节运动的重点就是由一个很传统的福音派甚至是很僵化的教会,然后开始复兴,强调圣灵的工作,所以就衍生了五旬节派,三个代表宗派是五旬节圣洁会、神召会以及四方福音会。去到60年代,就是叫做『灵恩运动』了。"他解释,灵恩运动有一个特点,就是人无须在特定宗派,在原属宗派去见证圣灵的复兴工作。到八十年代就产生第三波灵恩运动,出现"权能布道"的浪潮,强调透过强烈的圣灵的医治带来教会的复兴,因此灵恩运动其实可说是"教会复兴的运动"。

香港的灵恩运动亦经历数个阶段。在七十年代,"灵恩"被视为异端遭打压,导致五旬宗教会趋于保守,几乎保守福音派教会无异。八十年代,香港教会的敬拜模式仍以传统圣诗为主,鲜有短诗或灵恩式敬拜。然而,约1987年,随著第三波灵恩运动的兴起,香港教会氛围开始转变。一些福音派领袖如蔡元云医生等受多位著名的福音派前辈包括韦约翰 (John White)、狄积奇(Jack Deere)及钟马田牧师的影响,对灵恩现象持开放态度。其中达拉斯神学院(Dallas Theological Seminary)前旧约教授狄积奇(Jack Deere)转而成为灵恩运动的神学发言人,甚至来港举行聚会,令香港一批福音派领袖成为本地灵恩运动的中坚份子。此外钟马田牧师的一本著作《不可言喻的喜乐:认识圣灵的洗》(Joy Unspeakable)也对华人基督教界产生了冲击。复兴布道家侯乐道牧师(Rodney Howard-Browne),还有备受争议的辛班尼等大师级灵恩派领袖都曾来港举行复兴及医治聚会,对香港产生了不少的影响力。

从抗拒到接受的个人灵恩经历

方言问题是灵恩派与福音派之间的一大鸿沟,他说:"方言祷告是五旬宗灵恩背景的教会和福音派的教会的一种很大的鸿沟,一个很大的争论点,非常的争论点。"

张牧师坦承,他最初对灵恩现象持保留态度,特别是对方言,因为他观察到一些讲方言的信徒和传道人存在优越感。然而他渴望亲身经历,并向神祷告祈求方言恩赐。最终,在一次夏令会私祷中他也领受了方言:"在个人的时间,我一个人在神的面前单独面对神,认罪,就是在一个这样的情况之下领受方言的。神真的是很恩待的,在我没有听到任何其他人讲方言的情况之下,去领受讲方言的"。他形容首次领受方言的感受是"很平安,很甜蜜,而且跟神的关系是很紧密"。

对于"圣灵击倒",张牧师最初也抱怀疑态度,认为人为推倒造成的假像。但妻子的经历改变了他的看法:"我太太在一次聚会中,在没有被推的情况下经历了『圣灵击倒』,当牧师吹气的时候,她就双腿发软无力,倒在地上。"这个亲身见证让他意识到这并非虚假。

后来他自己在侯乐道牧师的特会上亲身经历了圣灵击倒:"侯乐道牧师祈祷之后,我没有跌倒,然后他就继续为其他人祈祷。然后他走过了一两个人左右,就回头对我后面服侍的人说,他说你不要走,在这个人的身上会有些事情发生。当牧师说完这句话的时候,我就感受到很强的推力,不是人的力,是一种力去推我。后来我就跌下去,并且不是往后,而是转了一个圈面向著会众跌下去。躺著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像浸在一条河里,被一些水冲刷,去洁净。在经历时我是清醒的,知道周围发生的事情的,还听到会友在那里议论纷纷说:『张牧师也倒下了,张牧师也倒下了!』"他感到奇妙非常:"因为我在教会讲过,我是不接受这件事的。所以我觉得神的安排是很奥妙的,就是你告诉这个会友你不接受这件事,他就让你在会友面前经历。神就是这样给我的经历。"

这次经历对他影响深远,带来了生命和事奉的更新:"那个转变的其一,就是我整个属灵的生命更新,和整个侍奉的生命更新,那种的更新我会说,让我真的『做回一个牧者』,让我得著一个牧者的心。"他笑说"我太太最明显是一个见证人,她经常跟别人说好像『嫁给了另一个人』。"

对福音派与灵恩派的看法与利弊

张天和牧师虽受传统神学训练,但拥有丰富的灵恩经验。他承认灵恩教会普遍存在圣经教导薄弱的问题。他批评许多灵恩教会过分强调经历,却忽略了这些经历对信徒生命是否有的长远影响:"我非常强调灵恩和灵果的关系。如果一个人只有经历而没有生命的转变,会成为属灵的骄傲"。他强调,属灵经历的重点在于是否结出生命的果子,带来生命的更新和改变。

他又用"火与燃料"比喻圣灵工作与圣经真理的关系:"圣经的真理就是我们的燃料,圣灵的工作是『那把火』,圣灵的工作是将那把火点燃起来。所以当我们有真理的基础,有圣经的底子,然后有圣灵的点燃,那个人就很powerful了。但是如果你没有了真理的根基,和真理的持续的学习,其实我们五旬宗有个说法,这只是『虚火』——表面上很热切,但是其实是不持久的,所以经常去参加特会不断保持著那些火。"

张牧师认为灵恩派教会需要在真理上更扎根,而福音派教会亦需要更开放地认识圣灵:"如果不强调圣灵,究竟在他整个生命或侍奉,他侍奉的力量从何而来呢?"他期望福音派教会在认识圣灵上更开放,不再视接触灵恩为"洪水猛兽"。他又认为福音派教会如要认识圣灵和灵恩,必须要给会众有正确、中肯、客观的教导。他更指出一些福音派的牧者由于有更扎实的圣经基础,在经历圣灵后能有更大更持久的影响力。

香港基督教的灵恩现况

张天和牧师观察到,香港基督教界目前对灵恩运动的态度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坚决反对,甚至视灵恩教会为异端;另一类是福音派,但对圣灵工作持开放态度;还有一类是程度不一的灵恩派教会,其中极端者有可能走向异端 。

他指出灵恩派教会五花八门,体系复杂,例如有部分五旬宗派的教会实际上反对方言,反对灵恩,这与其堂会独立注册的特性有关 。此外,五旬宗教会因过于看重属灵领袖的恩赐,容易因人事问题而频繁分裂,导致许多独立灵恩教会的出现 。

他解释,"说方言"是五旬宗/灵恩背景教会与福音派教会之间的一大鸿沟和争论点。神召会(如韩国纯福音教会)的教义明确将"说方言"视为灵浸起初可见的凭据。由于神召会是影响最广的灵恩宗派之一,导致许多人误以为所有灵恩派都持此看法,但实际上大部分灵恩教会并不一定将方言作为灵浸的凭据,四方福音会本身在教义上就没有强调方言是凭据。

尽管如此,张牧师也注意到华人教会对圣灵的态度已有所转变,许多非灵恩派教会现在也更常在祷告中提及圣灵的帮助,这在过去是禁忌 。然而,他提醒部分灵恩派教会仍存在教导薄弱的问题,过于侧重经验而忽略了教义和圣经的深入教导 。

后记

亲身经历了灵恩的洗礼,又作为福音派神学院的院长,张牧师尝试弥合灵恩派与福音派之间的鸿沟。他说:"我们的信仰的生命里面有很多东西我们都不认识,我们却是要不断地学习,并愿意开放自己在神的面前来经历和体验。"

在结束的祷告中,他祷告:"求主特别帮助香港的教会,在这个问题上仍然有很多讨论,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我们需要主自己在当中来引导,让不同背景和宗派的人能够更多开放的讨论、更多彼此的学习、彼此的认识。"

1 1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