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些健康刊物到你府上

《一本便利》将偷拍得来,女艺人更衣的"不雅"照片,刊登封面,引起掀然大波。记 忆犹新,《东周刊》刊登女艺人被威迫所拍的"裸照"事件,是多久之前的事? 《一本便利》不是初犯,我也不是第一次抗议它。从前任福音传播中心及基督教电子传播中心(今称真证传播)总干事时,曾发起杯葛这本杂志,为了什么事抗议,可参看http://en.wikipedia.org/wiki/Easy_Finder。 当然我抗议过的"淫亵杂志",不止《一本便利》,而我又十分明白,光骂是没用的。因为有市场故,禁之不绝。《东周刊》的"裸照事件",惹起市民怒吼,可是,《东周刊》 一早给抢购清光。之后有《三周刊》跟风翻抄,照样一出街就卖光,证明有"市场价值"。就这事件,我写了一篇评论文章,叫《骂过缺德的传媒之后又如何?》http://www.m-ccc.org/m-youth/TV/How.htm,大意是︰这些低俗粗鄙淫亵的杂志,骂是应该骂,但读者如果不反省,不 能分别是非,不能自制,如此事件会陆续有来。 君不见,便利店和报摊上的杂志封面,大部份都是"卖肉"的。有人买就有人卖。投诉即管投诉,"市场导向"的香港传媒,一于将别人的"私隐"加盐加醋,和把大量不良意识 的内容,"公开陈刊",任君选择。 "明光社"抗议了,维护妇女权益的团体和艺人再次抗议了,我们也"罢买"了。我们要政府立例禁止吗?根据现在法例不足以监管?不足以规范吗?我不能说。在新闻自由,开 放社会,写一条新法例,从何著墨而不会写死?我们是要给言论空间,还是要给传媒戴个"紧箍"?这是另一个话题。 我仍然要把在《骂过缺德的传媒之后又如何?》的主要观点说一遍。传媒要自律,观众读者也要自律。观众除消极地抗议,罢买外,还可以积极地做此事情。我们得承认,除了一 些严肃杂志,如政治,财经,或很专业的杂志外,很少杂志是老幼咸宜,适合全家看的刊物。很多人是看《明周》长大的。《明周》是"普罗"周刊的始祖,格调不太低,报导艺 人生活,或对名人明星评头品足时,偶撒盐花,家长还是要注意的。看《突破》、《突破少年》长大的,也有很多,是当年抗衡文化,青少年的先导,但都不能存在到今天。有点 伤感,因为我有幸曾任早期的义工编辑,后来成为同工。当年,曾畅销一时。很可惜今天不能立足于报摊。 代之而起的,有新的,不同形式的刊物。"未向巴力屈膝"的,还是存在的。这些幸存的,内容健康的,思想正面的杂志,都在浊流中挣扎求存。我们要拒绝低俗的不良刊物。不 要看,也不要买。不要助长歪风,更不要把它带回家污染我们可爱的家。 不看那些,可以看什么?让我介绍几份有基督教背景,可以"入屋"。多数免费派发或索阅,要买的,订费也不贵。我们支持,也介绍别人看。 1. 《天伦乐》 (证主出版,适合家庭) 2. 《Catch》 (香港基督徒学生福音团契出版,适合中学生) 3. 《U+》 (突破机构出版,适合青少年) 4. 《飞纸仔》(适合大专及以上青年) 5. 《号角月报》(角声出版,适合一般读者) 6. 《天使心》(影音使团出版,适合一般读者)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