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有机会参加一个工作坊,讲员是前联邦改革党(Reform Party of Canada)党领曼宁(Preston Manning)。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加西一些不满当时联邦政坛现象的关注团体开始结合,于1986年结盟为加拿大改革协会(Reform Association of Canada),到1987年更改组为加拿大改革党,直接参予联邦政坛,并选出曼宁为党领。
在1988年的联邦大选中,改革党全军尽墨,一席都无。到1999年在亚省一选区补选中获得一席。不过经过几年的努力经营,再加上当时的百年老店进步保守党(Progressive Conservative Party of Canada)形势大坏,在1993年的联邦大选中,进步保守党惨败,改革党则一下子取得52席,自此在联邦政坛站稳阵脚。目前的执政联邦加拿大保守党的前身,就正是改革党。由成立到执政不过20多年的时间,都算是一个不错的成绩。而作为创党人的曼宁,不论你对他的评价如何,他在加拿大政坛历史上肯定占一席位。
听过曼宁的演说后,回家就重温其回忆录 Think Big – My Adventures in Life and Democracy。回忆录中有不少有助研究改革党历史的资料,或者一些对政坛所谓内幕者的看法,甚至对一些政治人物的评价。例如对现任总理哈珀,曼宁在书中的评价有赞有弹。"正面的印象是:他有非常出色的策略头脑,对公共政策有清晰的掌握,有良好英语和法语的沟通能力。 负面的方面:对草根缺乏信任,早年有不合群的倾向,倾向收埋自己。不过如果肯承认和得著其他人的互补,这些弱点是可以处理的。"曼宁对哈珀的评价,似乎跟大众对他的认识亦很吻合。
虽然在回忆录中有不少宝贵的资料和角度,不过我最有感受的,还是一开始说到有关他的童年。曼宁的爸爸 Ernest Manning,在亚省省议会议政达33年之久,其中25年是位处省长。不过 Ernest Manning 并不是一开始就有心从政的。Ernest Manning 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原本打算做一个传道人,只是在他二十来岁时,经历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体会到饥饿、贫穷、经济崩溃、自杀、绝望笼罩著人的生活,为著回应人的需要和寻求社会公义,Ernest Manning 和其妻开始对历史、政治、民主政制、经济及社会改革产生兴趣,并且跟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寻求带领社会走出困局的方法。除了即时帮助有需要的人,后来更成立亚省社信党。Ernest Manning 于1935年当选省议员。1943年,即曼宁一岁时出任亚省省长,连续七度获选连任,直至1968年退休。
因为爸爸的缘故,曼宁自少有机会近距离认识政治,其父对他的政治生命有深刻的影响。曼宁在回忆录中说:"如果说人是自己的根和环境的产物,我的根和环境包括基督信仰,加西政治,一个紧密的家庭,以及一个家庭拥有的农场。而我的爸爸就是维系这一切的中心。"
不过其父对他的影响,似乎不在于在从政方面实际的扶助,而是让他了解到何谓政治,以及作为一个政治家的根本。根据曼宁的观察,其父的政治理念,主要是来自基督信仰和经济大萧条的经历。其实要做一个成功的政治家,一定要有坚实的信念,再配合现实处境的历炼。在信念和历炼中续渐整理出对人、对社会全面的深度的关怀,以及培养出将理念转化为政策的能耐。
相比起一个只求赚取个人生计、名利的政客,政治家要付出的精神和心力多出很多。一个政客可以日日将民意挂在嘴边,将政治视作炒作民调的的游戏。近排好像有什么能讨好选民,就马上追捧,无需考虑有关政策的长远影响,以及对社会带来的后遗症,有票便是娘。这种政客无需坚持什么深刻的信念,整理什么长远的施政策略,只要识选举就可以了。
但一个政治家就不会甘于只是当选,更期望带领社会,带领国家走出有前景的未来,把握每一个机会去学习施政。正如曼宁在回忆录中指,在经济大萧条和及后亚省石油事业在1947年起飞,其父在不用社会处境中都本于其信念有不同学习,"在经济大萧条中学会挣扎求存的经济之道,体会到人活著不能没有面包。到石油业起飞,经济大旺期间,他学会了推动发展型经济。但是他的信仰让他明白到,人活著不是单靠面包或石油。"
曼宁的回忆录其中一段最令我感动的,是"在艰难的时候,身为民主政制中的政治人物有一个最重要的责任,就是给予人希望。"我相信这种给予人希望的政治人物不会是完美的,但却是作为小市民所期望在国会中议事的人。期盼在加国政坛中有更多这样的政治人物,而市民亦有雪亮的眼睛去选出这样的人施政。
*******
作者:廖长仁,土生土长于香港,现居温哥华,为歌邻基督教会传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