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會考生殺嬰案 墮胎與守貞問題待關注

唯有重新肯定貞潔的價值,才能减少墮胎的發生

女會考生殺嬰案 墮胎與守貞問題待關注
衛生署04年提供的資料指香港墮胎率為29.2%,超過己發展的歐美國家,成爲世界之冠。
一名女會考生11月29日在高院承認殺嬰。案情指現年17歲的被告去年與同齡男友發生關係後發現不慎懷孕,兩人都想不出解决辦法,於是一直隱暪家人。直至去年11月27日,被告在家中誕下一男嬰,非常驚慌,情急之下就將男嬰放入膠袋內,並直接從寓所厨房內拋出窗外,嬰兒當場死去,案件再次引發未成年人墮胎與守貞的問題。

香港墮胎率爲全球之冠

少女未婚懷孕現象日益嚴重的同時,墮胎亦成爲無法忽視的社會問題。據估計,全球每年墮胎的數字約爲4,000萬。而香港情况尤爲突出。衛生署04年資料指香港墮胎率為29.2%,超過歐美國家,成爲世界之冠。

出生權維護會曾估計,若把在港進行的非法墮胎及內地墮胎數字計算在內,本港每有一名嬰孩出生,便有一名被打掉,問題嚴重。

墮胎亦對墮胎婦女帶來衆多後遺症,其中心理傷害尤爲深遠。她們普遍感到罪惡感,傷痛及抑鬱等,尤以濫藥、自殺最受矚目。值得注意的是,全球自殺的墮胎婦女中,一半以上都是來自中國大陸,而且大都是鄉下的年輕女性,墮胎引發的自殺風潮已經從某些發達國家擴展爲全球性的問題。

「聯盟」文章表示,墮胎對女人而言並非是一個「選擇 」;而是一個絕望的行為,因墮胎違背良心和母親的本能,所以做成的心理打擊是極之深刻。

美、台望以法制、守貞教育防範墮胎

面對道德淪喪及墮胎現實,教宗本篤十六世曾在今年6月份舉行的聖約翰大教堂舉行有關婚姻的羅馬教區會議表示孩子是婚姻的果子,亦反映了上帝對人類的愛。他譴責任何「終止或操控生命」的行為。一些國家也積極行動起來,希望以制定相關法律,提倡守貞教育等措施以防範墮胎。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本周三剛剛對一個墮胎限制法案展開辯論。這條2003年在新罕布什爾州議會通過的法案,規定未成年人墮胎前48小時必須通知家長。台灣也有立法委員楊推動修正「 優生保健法」第7條,希望加上在現行人工流産程序下必須考慮6日「思考期」的規定。

守貞是防範墮胎的利器,近年來已在美國重新流行。台灣立法委員楊麗環認爲唯有重新肯定貞潔的價值,才能减少墮胎的發生,婦女基本權益也才能獲得保障。她希望貞潔教育能以法制的形式確定下來。現在她正要求在「優生保健法」第7條中規定:「國中,高中學校提供每學年至少4小時的守貞到結婚的性教育課程,教導學生等待到結婚才有性行爲是建立未來幸福家庭的基礎等觀念。」

注釋:「貞潔教育」 主要是教導青少年在兩性交往時,尊重自己及對方的尊嚴,厘清「真愛」的意義,具體協助他們培養成熟與負責的態度,分辨沒有婚前性行爲對其人生良好的影響,並肯定婚姻與守貞的價值。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