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睡眠的社會

作者:廖長仁 取材自歌鄰基督教會網站 根據美國一份最新的研究,每日最適當最健康的睡眠時間是7小時。遠少於7小時的人,例如每日只睡5小時的人,出現心絞痛、冠狀動脈心臟病、心臟病發或中風的機率是正常人的兩倍;患心血管疾病機率超過3倍。不過正所謂過猶不及,睡太多一樣有問題。每天睡覺9小時以上的人,患心血管疾病機率,是7小時睡眠者的 1.5倍,患上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亦會增加。 如果就以7小時作為最佳睡眠時間為計,對比世界睡眠醫學協會(World Association of Sleep Medicine)剛發表報告,加拿大人睡眠的情況真是強差人意。報告指60%的加拿大成年人平均每晚只睡6.9小時,當中30%的成年人每晚睡眠更是少於6小時,以致大部分時間感得疲倦。 不過這個現象似乎不只是加拿大獨有,因為該報告同時顯示,全球45%的人口都有睡眠失調問題。這些問題包括失眠﹑睡眠窒息﹑睡眠不足等等。 而這情況在兒童當中亦越來越普遍,全球有25%的兒童睡得不好。在加拿大更有高達40%的兒童睡眠不足﹐損害到他們日常生活和學習的能力。有醫生指出,一日7小時睡眠是成年人的標準﹐青少年每晚應睡9小時左右﹐學齡兒童則要睡10至12小時才足夠。 綜合以上兩個報告的結果,要改健康的問題,方法好簡單,就是睡多一點。不過想深一層,又可能沒有這麼簡單。事關我們今日打理身體的方式,跟大圍的社會環境有很大的關係。 例如在2007年,世界衛生組織 (WHO) 的癌症防治組織/國際癌症研究署,在醫學期刊中發表報告,將夜班工作列為「可能的」致癌因素。目前「可能致癌因子」的風險共分四級。列入第一級確定致癌的因素包括吸煙,酗酒。而返夜班就跟紫外線,汔車引擎廢氣和使用合成類固醇等並列第二級的致癌因素。 其實早在80年代,已有科學家提出類似觀點。美國康乃狄克大學健康研究中心/癌症流行病學的 Richard Stevens 教授,在1987年發表的研究報告就指出,熬夜會提高乳癌罹患率。令他將兩者拉上關係的其中一個原因,是由上世紀30年代開始,罹患乳癌的數字就在工業社會飆升,而當時的人正視夜班工作為經濟進步的標誌。這論點當時被視為怪異,但後來卻得到有越來越多的研究支持,認為長期返夜班的女性比較容易得乳癌;而男性患攝護腺癌的機率也較高。當然,有風險不代表一定會死。而且目前提出的研究報告多數是針對護士或者航空公司機組人員,還需更多佐證去了解上夜班與致癌的關係。 雖然世衛的報告當年引起了不少關注,但關注還關注,整個經濟發展的步伐和模式就完全沒有調校的跡象。過往一般人都有一個印象,認為已發展國家,對資本型經濟的掌握和發展已經相當全面。但這種印象往往源於只看重經濟數據的單一思維,視經濟數據正靚為社會進步的指標。在這大前題下,所有其他問題,包括人的身體和心理健康都被視為次要。所以要明白何解先進的工業國家擁有大量資源,研製了林林種種的保健品,但人的健康反而每況愈下,關鍵可能係在於我們所謂社會進步、經濟繁榮的盲點上。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