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教人打仔莫教人分妻? 教牧处理家暴除盲点

宁教人打仔莫教人分妻? 教牧处理家暴除盲点
赢了场交输了个家,值得吗?(图:"社会福利署"反家暴宣传片撷图)
社会福利署早前举行"壮志骄阳嘉许礼",嘉许受社署监护的儿童及青少年学业成绩表优异,当中有得奖者曾经历家庭暴力。有基督教团体曾对家庭暴力问题发表意见。

现时就读中学的得奖者陈嘉鑫透露,小学时经常受到家暴,父亲因情绪问题,曾以皮带、椅子甚至菜刀体罚或恐吓,又曾用热汤淋头,又因为中文默书不及格被禁止上学等,后来父亲突然跳楼身亡,他被送到儿童之家的院舍。

对于家庭暴力问题,香港妇女基督徒协会黄慧贤曾表示,早于2004年社会福利署因应当时天水围家庭频发生惨剧,成立了"天水围家庭服务检讨小组",为家暴服务作整体检讨,将社会各部门重新协调,为被虐的妇女或家庭成员提供实质支援,培训前线社工提高对家暴的敏锐力,以能及早察觉和介入。

黄慧贤指社区充斥著暴力,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不单是子女,妇女亦占多数,面对暴力的威吓,教会作为世上的盐和光不能坐视不理,但怎样处理却值得商榷。

华人社会对家庭暴力问题普遍带著息事宁人的心态,正所谓"宁教人打仔,莫教人分妻"或"床头打交床尾和", 黄慧贤认为教牧不应认同坊间的理解,不去正视受暴者在家中深受暴力威吓的处境。

她指出,教牧对家暴的迟缓反应,可能间接导致被虐者迫与施暴者同住,因而未能彻底解决家庭暴力的问题。教会在教导上亦过份强调婚姻价值,间接否定了暴力家庭离婚的可能。"教牧要知道,若受暴的家庭最终要走上离婚收场,责任不在于受虐者,而是施虐者要承担行使暴力后应付上的责任。当配偶以暴力对待,借以威胁控制对方,这亦毁坏了原先所缔结的婚盟。"

她曾接触一个案,受虐者寻求牧者帮助时,牧者却劝告当事人"在主内,妻子要顺从丈夫,他行使暴力是因为他对妳有所不满,妳不如迁就他多一点吧!"

黄慧贤认为教牧在辅导的过程,常过份强化男主女辅的性别角色,这只会成为男性向女性施暴的帮凶。"我们要深刻反省正确的两性关系,重视双方的权利,透过探索新的男性牧养模式,去除男权下的操控欲和权力欲,这或许是化解家庭暴力的长远目标。"

不过,黄慧贤认同要彻底根治家庭暴力谈何容易,教会对暴力家庭的牧养工作仍有待进一步探讨,期望教会正视过去对家暴牧养上的限制。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