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面情緒 正面回應

負面情緒 正面回應
負面情緒 正面回應

昨天剛擔任了一個記者招待會的主講嘉賓,同場還有其他兩位專業人士,分別是曾繁光醫生及杜永政先生(災後心理輔導協會總幹事),記招的主題是「有關港人對日本地震情緒調查」,自從日本在3月11日發生九級地震後,「人生熱線」(是一條信仰與輔導結合的輔導熱線)在熱線電話中接獲多名市民看到災難後不安及反思生命的回應,過去一周更利用問卷調查搜集市民對是次災難後的反應及對將來的看法。調查訪問近一千人,結果顯示超過九成香港市民對於日本大地震的災難事件感到不安,並替災民難過及感到世事無常。另外,亦有七成多人因今次日本大地震而聯想到世界末日,並對世界末日感到恐懼、無奈及難過。

當有如此巨大的災難來到時,感到不安當然是人之常情,慶幸絕大部分人仍以正面的態度與行動來回應,例如有近成人會為災民送上祝福、捐贈物資及款項、禱告以及更珍惜現時所擁有。但我更緊張的卻是那些屬於少數,卻可能隱藏較大心理與生理問題的一群,例如當中有76人是每天會用超過三小時來追看有關地震的新聞、超過200人害怕失去親人和擔心災難會臨到自己、有超過七成半人更會聯想到世界末日。記者招待會中,曾醫生都忠告我們,若我們留意到身邊的人有任何異樣,若是超出自己能力可以控制的範圍,緊記要尋找專業心理的支援。

當有大災難時,不開心或感無奈心情一定會有,當然我不會逃避或封鎖負面的消息而不讓孩子接觸,但這調查讓我們留意到我們怎樣輔導孩子在看到這些慘劇所引起的負面情緒和怎樣透過這些來進行生命與死亡的教育。前兩天在一所小學分享時,就有一位很頭痛的家長表示:她讀小三的女兒最近思想非常負面,看到那麼多天災後更說「媽咪,我不想做人了,橫掂個世界好快玩完」,那家長不知道怎麼回應才好。各位家長,我們的確要保持冷靜,不要以為他們說的只是戲言,我們真的要好好回應,不要隨便回應便算。有些家長更會解說是次災難是「報應」等,這些負面的回應一定要避免。我們身為大人,當然要以身作則,我們是否平日都灌輸很多負面的思想給孩子呢?鼓勵大家多說正面的話,例如雖然我們不能控制天災,我們卻可以控制面對天災的反應,可以跟小孩分享當地的災民現在水深火熱中也沒有放棄,分享在核電廠繼續盡忠職守的勇士,鼓勵他們生命只能活一次,亦不能從來。

呂宇俊 (呂sir)小檔案 呂sir童年時充滿埋怨,因為他的爸爸及祖父也是吸毒者,母親在他三歲時已改嫁另組家庭,他由祖母靠著綜緩金過活。他自己也曾誤入歧途,中二時加入黑社會,中五時更取得會考0分的成績。但上帝沒有離棄他,安排很多天使對他的扶助,他回到教會重拾書包發奮向學,重考會考考獲19分,更順利升讀香港浸會大學取得一級榮譽畢業,畢業後再到香港中大大學完成道學碩士(M. Div)課程。在2006年更獲得香港十大傑出青年的美譽。這幾年更主動推動通識教育及理財教育,協助無線電視、香港電台、《都市日報》推動通識教育,也協助保險公司推行理財教育,更是香港青年事務委員會委員。這四年分別到教會、學校、各類機構分享講座超過三千場。

(歡迎和呂Sir聯絡,電郵:principal@graceyard.edu.hk)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