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粹】黄斌:天光之望

【当代艺粹】黄斌:天光之望
《天光》,135x70cm,2019年
【当代艺粹】黄斌:天光之望
《望》,135x70cm,2024年

"天光之望"组画由两张也可独立展示的油画组成——《天光》和《望》。画面尺寸都是130 cm X 70 cm,分别画于2019年和2024年。因为它们相关联的主题表达及形式表现,组成组画更强化和深化了它们的表现力。

《天光》的金黄色调和《望》的红色调相继出现犹如教堂圣乐辉煌的复调呈现。这组画曾参加了2024年12月在香港举办、周文志策展的"袮的名在全地何其美"第四届基督徒艺术双年展。

《天光》画面形式构成的原型取自布拉格大教堂。透过哥特式教堂的高大彩窗喷涌而出倾泻而下,充满全画。画面强化了纵向的哥特式建筑的框架构成,形成画面宏大的结构特征,给人向上的祟高的心理感觉。画面的空间与光色表现其实已完全超越了通常的可见的自然形态。在这神圣的空间中,要体现的是"天光"——神之光。这里的光之表现必须要超越印象主义的表层性。像莫奈所画的教堂外景,充满自然的光感,充满生机与活力,也有神之创造的自然之美。然而他画中的光与这幅《天光》中的"光"的内涵要求确实是有差异的。

这里的光,不能仅仅是在表层,而必须有由内而外的表现性强度和超越性的心灵穿透力。这里,"神就是光。"(约翰一书 1:5)。上帝作为"光辉"(Lux)就是万光之源。(方济会修士巴托罗缪(Barthelemy) 《论光》)。"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约翰福音1:4)。"天光"透过彩窗中的灵性形象喷涌而出,那光自然带著神的属性,荣光充满全地。画面上以色彩多层次的表现,达到古典与现代表现形式的融合。我期望在这里以艺术真正体现出那光的灵性力量。让祟高与光辉的灵力通过这视觉的感应进入我们的内心。

《望》这幅画原本就是与《天光》一起构思的。通过几年的对表现方式的寻找与尝试,2024年才得以完成。和《天光》不一样,画面上教堂空间和雕塑造型都并非实景。它们是我对类似的多个场景与造型的综合记忆,依据画面的主题表现虚构组合而成。较之《天光》,《望》的空间、色彩与形象都有更多的主观表现性。体现出在"那光"的映照中,儿女(马利亚)对至高之神的仰赖、向往、渴望。

这张画独特的色彩效果成就了它形式表现的突出特点。我期望以特定的色彩空间处理表现这特定场景的灵性氛围和情感内涵。这里应当是由专属的光与色组成的"尊主颂",是圣洁而宏伟的色彩赞美诗。淡紫红到明黄的光色氛围,如升腾的朝霞。其中还包含著耶和华所命定的圣殿用色——蓝色、紫色和朱红色。色彩的乐章如马利亚纯净的心绪,圣洁的盼望。儿女浸透其中,仰望上主。"我心尊主为大,我灵以神我的救主为乐。"(路加福音1:46、47)。

哈利路亚!阿们!

此幅《望》画面中自彩窗而下的天光色彩,也是对《天光》一画的构图与光色的呼应,是同一首视觉赞美诗的辉煌的复调变奏。让两张画同声赞美"哈利路亚!阿们!"
2025年4月26日。

专栏作者黄斌,1993年在洛阳受洗,希望用画笔和文字赞美主。曾任大学教授和旅德画家,退休后希望以保守主义的现代油画创作者和文化学者的姿态作主仆人。

【当代艺粹】专栏由《基督日报》与"香港艺术动力"合作推出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