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雲醫生分享:基督教在21世紀的使命和角色

教會要回應五大全球趨勢,最終在人心靈的牧養

蔡元雲醫生分享:基督教在21世紀的使命和角色
昨日(12月5日)下午,突破榮譽總幹事蔡元雲醫生被邀請在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舉行的基督教研究中心成立暨「基督宗教在香港」研討會上發言。(圖:基督新報/于嘉豪)
昨日(12月5日)下午,突破榮譽總幹事蔡元雲醫生被邀請在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舉行的基督教研究中心成立暨「基督宗教在香港」研討會上發言。作為信徒領袖並專注從事青少年牧養工作的蔡醫生,其精彩演講從21世紀全球發展趨勢講述了教會需要面對的五大命題,啓發大家對基督教信仰在今天和未來扮演的角色和使命的思考。

蔡醫生表示,現在全世界青年人在思想,基督宗教與他們活在21世紀的意義,信仰不只是講來世,而是講今世的;基督教給人特別是年輕人錯覺只是出世的,但是其實基督教也是入世的。年輕人將來一生絕大部分時間在工作間和家庭,究竟基督教與職場與家庭,與他們的生命有什麽關係呢?這是教會需要回應的。

他又說,通過主禱文看到信仰是關乎天上和地上的,關乎神的國度和地上的國度;創世紀說人按神的形象造人,造男造女,環境如何管理地球,如何與海裏、陸地和空中的動物共處等等,這些都是很重要的課題。

對於基督宗教研究,他在回應中並表示,研究不應只是研究教會的歷史,還要看信仰的歷史,並不單是與神學歷史研究,應涉及文歷哲等各方面,過去神學就是與每一學科和領域對話的。

蔡醫生進入主題演講,他說,下一代進入21世紀將要面對的處境和問題,與上一代所面對的完全不同。21世紀和20世紀是斷層的年代,歷史忽然不是按照常規進展,從美國開始、日本、臺灣等全球都在研究「未來學」。他進而引用Dr James Canton《The Extreme Future》一書其中5個全球趨勢,講述基督教是要去面對的。因為這些趨勢不但影響社會的現象,也影響基督教研究的課題,影響教會對承擔福音的使命和文化。

全球化

蔡醫生表示,當全球經濟起飛的同時,出現富者越富、貧者越貧的跡象。全球最富有的8個國家發現,在最富裕的城市有最多窮人,香港就有綜援家庭12萬多。全球化關於是公義、經濟、權力分佈、貧窮的問題,這些問題對於進入21世紀都很重要,所以神學家要與經濟學家對話。

生物科技的年代

蔡醫生說, 21世紀不是資訊科技的時代,而是生物科技的時代。食物的基因改造是否影響人類身體結構?複製是什麽,對人的生命有什麽影響?生物科技引發許多對道德和生命的深層問題。

暫時看生物科學家還是有良心的,但是未來誰能預測?比如美國一種玉米加入了螢火蟲的基因,為了方便在黑夜收割,但是人吃了會否造成影響?不久的將來或會研究出人的基因圖,從基因圖可看到此人的衰老和生老病死的趨勢,將來見工可能不是見看學歷,而是看這個基因圖決定是否聘請這人。蔡醫生說,這些生命的課題都與教會有關係。今天生命教育成為了中國教育界最大的課題,什麽才是有意義的生命? 基督教要會回應的。

和諧共融的問題

蔡醫生表示,不單是基督教内要處理和諧的問題,不同宗教也要處理此問題,這是21世紀人類歷史最重要的問題,關乎文化共融,社會深層結構的問題。他提及許多人都誤會了伊斯蘭教,其實伊斯蘭教是愛和平講和平。

龍的世紀 蔡醫繼續講到,21世紀是「龍」的時代,中國將面向世界,中國如何開放面對世界?中國人是喜愛和平的,在歷史上從來都沒有挑撥戰爭,著名的鄭和下西洋也是去送禮促進和平的。但是有許多歷史包袱要解決,文化要接軌,如果處理不好的話,將變為「恐」「龍」的年代。

他說要基督教要了解中國,中國有誤解基督教的地方,但是基督教在歷史上也有犯錯,這些都是可以協調的。

E世代

蔡醫生說當今時代的年青人是E世代。21世紀是“digital world” ,全球“one click away”,卻是人際間卻是“disconnecting world”。在數碼的世界,似乎是與全球各地連接,但卻與心靈斷交。蔡醫生說,年輕人他們沒有被愛,不知道什麽是愛,他渴望基督宗教的研究不單是學術的研究,而是對人心靈的研究。

蔡醫生總結說,教會要與世界接軌,教會扮演的重要角色是生命的教育、心靈的潔淨。他並直言,許多學術研究與前綫作牧養的工作人員沒有斷折,學者作了許多研究發表許多文章,但是卻與牧者的牧養是沒有相關的。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