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正是今日基督教教会面对的试探。我们崇拜人类,神被视为赐福给人的机器。即使在最属灵的运动中,也是这样。姑且举个例。请细细察看宣教呼召信息的微妙改变。莫拉维(Moravian)呼召的座右铭的精神已不复存在了——我们不再在每一个受苦的异教徒背后看见基督的脸;如今,"需要",已变相成为"呼召"。我们往外面宣教,不再因为耶稣基督叫我们 "去",而是因为我们认为自己"不去"的话,异教徒就无法得救。这种概念上的微细演变,看起来更明智,却不属灵。"需要"从来不等于"呼召":"需要"只是机会。圣经中耶稣基督顺服的对象,一开始就是父神——"那时我说:『神啊!我来了,为要照你的旨意行;我的事在经卷上已经记载了。』"(来10:7)还有,"父怎样差遣了我,我也照样差遣你们。"(约20:21)无论在文明的机制里,在昌隆的世务中,在一败涂地之时……圣徒必须坚持对神忠心。
把人的需要和功名成就放在首位这种歪念,已经直捣每一个宣教工场, "爱人灵魂"之举已取代了"爱基督"的心。有一天我们觉醒到自己原来没有坚持对耶稣基督的忠诚,且已彻底地把二者搞混了,就难免要承担耻辱。
蒙允载自:《灵命的陶造──366日圣经默想》(Daily Thoughts for Disciples),章伯斯(Oswald Chambers)著,胡燕青译,学生福音团契出版社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