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大教堂易主 將變身天主教堂

水晶大教堂易主 將變身天主教堂
外景壯觀的水晶大教堂曾被當地視為標志性建築。 (圖:路透社)
深陷財務困境的南加州​​水晶大教堂日前被當地法院判決出售給橘縣天主教教區,預計三年後水晶大教堂將正式易主,被改建為橘縣120萬天主教徒的精神家園。

據《基督郵報》消息,上周五聖安娜破產法院下達的出售命令,水晶大教堂破產一案最終以5750萬美元完成交易,正式售予橘縣天主教教區。但已申請破產保護的水晶大教堂可根據美國《破產法》繼續租用三年。

對水晶大教堂而言,法院宣判的結果無疑令他們備受打擊,畢竟曾經輝煌一時的超大型教會如今卻淪落到被掃地出門的悲慘下場。不過水晶大教堂的創辦人羅伯特‧蕭律柏勒牧師(Robert H. Schuller)仍對未來充滿樂觀。

法院下達判決後,羅伯特‧蕭律柏勒發表一份聲明中積極回應稱,「今天不是一個終點;恰恰相反,它是一個美麗的、神聖的延續,曾經神聖的水晶大教堂所致力於的,為了更大的榮耀神。」

蕭律柏勒的女兒,水晶大教堂的主任牧師希拉‧蕭律柏勒‧科爾曼(Sheila Schuller Coleman)曾力挽頹勢,但最終無法扭轉教堂被出售的命運。她先前曾在教會的視頻中表示,「水晶大教堂並不是一棟建築物,如果這是上帝的意志,教會可能會搬到另一個地方。」

目前,水晶大教堂聲稱計畫在教堂現址10英裡內尋找新的聚會場所,在他們看來,此次出售是“水晶大教堂歷史的新篇章」。

「我們對我們的未來都感到很興奮,並且知道上帝將會繼續使用我們滿足當地社區、我們國家和整個世界的精神和物質需要。」水晶大教堂表示。

水晶大教堂自陷入財務危機申請破產保護以來,引起全美教會的關注,一些教會領袖認為水晶大教堂的破產醜聞令人對基督教產生壞印像。

正道福音神學院教務長呂紹昌牧師去年曾撰文表示,水晶大教堂的衰落值得廣大教會反省和檢討。在呂​​牧師看來,經濟因素絕非是水晶大教堂的破產的真正原因。他認為,當環境惡劣之時,若教會僅僅為了存亡而擔憂,因此挖空心思的力圖振作,教會就是徹底失敗了。

「當面臨困難挑戰之時,人人有艱難,教會自然會有艱難,但正是在艱難之際,教會的能與目的何在?實踐又如何?」他希望借水晶大教堂破產事件來深入反思教會本質與目的的問題。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