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買樓 編輯室 2010年10月23日星期六 上午8:05 通識教育其中一個範疇是「今日香港」,最近教通識時當然會討論新鮮出爐的施政報告,一眾中學生最關心的不是教育、不是環保,而是房地產問題。與他們討論時,大多數中四、五學生也希望將來工作幾年可以買樓。他們當然太天真,一個中學生出來工作幾年哪有那麼容易買樓呢?我在小學時已很「恨(想)」自己有一間房,因為我住彩虹邨的細單位,沒有房間,我和嫲嫲就是住在一間沒有房的公屋內,一住便是三十年。我真的很想買樓,因為我想改善生活質素,這成了我其中一個人生的奮鬥目標。02年我正式當上中學老師,我觀察身邊能夠買樓的同事,發現了一些共同點,一是他們很懂理財、儲蓄;二是他們有懂理財和儲蓄的爸爸媽媽替他們付了首期。就算付了首期,也要負起一筆巨債,要還債則必須努力工作、好好管理財富。 相信很多人也同意我以上的觀察,因為你身處的單位不會無緣無故的變大了,你也不會第二天起床就發現有一份豪宅屋契送到府上。樓價高企可能是一些地產商製造出來的社會問題,又或許是政府無力遏止樓價造成的現象。但當我們一邊批評樓價太高、沒有好的房屋政策的同時,我們除了罵、遊行,還應做甚麼呢?你想買樓嗎?仍是這個老問題,想買樓你要怎樣呢? 近日和很多年青人分享怎樣才是一個好的理財和風險管理員。想與大家分享我和兩位年青人的對話,第一位是中七畢業工作了三年的年青人:「阿sir,那些建築商真係離哂譜,完全沒有道德責任,只顧唯利是圖。攪到我地想買樓既年青人,根本沒有可能上車。」「既然你想買樓,你有好好計劃嗎?你有儲蓄嗎?」「無啦。人工咁少,點儲呀?」但他一邊和我傾計,一邊玩手上價值六千多元的最新高科技電話,他穿的波鞋價值九百多元、用的是超過二千多元的名牌袋。「你買了那麼多名牌,有儲蓄嗎?」「沒有。銀行戶口只有數千元。」「你工作了三年了,只有數千銀行存款?」第二位畢業了一年的大學生他都很想買樓,轉了四份工:「你知嘛,那些老闆真的很離譜,少少錢洗死人咩。」「但你若想買樓,你應找份穩定的工才可以儲錢喎。」「總之唔開心,好難做落去囉。」 各位年青人,我們自己的爸爸媽媽,或身邊很多有樓的爸爸媽媽,他們就是經過努力才能為你們預備今天的居所,若你不同意我以上的分析,那你看看他們是怎樣才能擁有自己的物業吧。我只能說,或許有很多原因令人可以買樓,但若你屬於以上兩個年青朋友的類型,那麼要實現你們的買樓夢,就真的遙不可及了。 呂宇俊 (呂sir)小檔案 呂sir童年時充滿埋怨,因為他的爸爸及祖父也是吸毒者,母親在他三歲時已改嫁另組家庭,他由祖母靠著綜緩金過活。他自己也曾誤入歧途,中二時加入黑社會,中五時更取得會考0分的成績。但上帝沒有離棄他,安排很多天使對他的扶助,他回到教會重拾書包發奮向學,重考會考考獲19分,更順利升讀香港浸會大學取得一級榮譽畢業,畢業後再到香港中大大學完成道學碩士(M. Div)課程。在2006年更獲得香港十大傑出青年的美譽。這幾年更主動推動通識教育及理財教育,協助無線電視、香港電台、《都市日報》推動通識教育,也協助保險公司推行理財教育,更是香港青年事務委員會委員。這四年分別到教會、學校、各類機構分享講座超過三千場。 (歡迎和呂Sir聯絡,電郵:principal@graceyard.edu.hk)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