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研究智库谈灵修生活:最高境界是人与人之间深度合一

基督教研究智库谈灵修生活:最高境界是人与人之间深度合一
彭盛有老师指出,灵修不仅个人内在操练,是向世界见证上帝。(图: KG那光视频撷图)
基督教研究智库频道"KG那光"播客于12月邀请基督教台湾浸会神学院专任副教授彭盛有老师,深入探讨灵修生活的公共性,不仅揭示灵修的内在层面,还强调其在社会和人际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公共性是灵修重要的面向

彭盛有老师在节目中指出,当我们谈到灵修时,许多基督徒首先想到的是读经、祷告、沉思等属灵操练。这些活动通常被视为一种远离外界干扰、与上帝亲密交流的方式。然而,彭老师强调,灵修不仅仅是内在的专注和自我灵性的成长,它还有一个重要的面向,即公共性。换句话说,灵修不仅是个人与上帝之间的对话,还涵盖了我们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他引用20世纪灵修大师托马斯·梅顿(Thomas Merton)的观点,来进一步阐述灵修的公共性。梅顿认为,灵修的核心在于进入内在的宁静,灵魂沉浸在上帝丰盛的生命中。然而,梅顿也提醒我们,真正的默观不仅仅是内在的沉静,更是要将这份爱传递给他人。

灵修提醒我们"围著上帝而活"

彭老师进一步解释说,默观是一种理性和灵性生活的最高表现。它让我们保持清醒、活跃,并真正认识到我们自己是按照上帝的形象被造的。这种体验让我们对生命和神圣的存在充满敬畏和感激,并明白我们的生命来自不可见的、丰盛的、超越的源头。这样的灵修生活提醒我们:"我们是向著上帝而活,因著上帝而活,更是围著上帝而活。"

我们被上帝的爱和话语所包容,这一切都来自于上帝的恩典,而不是我们自己的努力。换句话说,默观带领我们进入上帝的领域,领受它的奥秘和自由。上帝并不是我们可以单靠理性思考的对象,而是我们要全心追随敬拜的那位。默观生活完全依靠上帝的恩典、呼召和力量。

灵修是"自我、上帝、人群之间紧密的连结"

彭老师特别强调灵修生活的公共性,他说:"真正的灵修生活不仅是自己与上帝之间的对话,而是一种自我、上帝、人群之间紧密的连结。"默观的核心不在于远离人群,最高境界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一,我们与上帝合一的程度决定了我们与他人合一的深度。

梅顿指出,默观的静默是深沉、丰富、无尽的交往,不仅是与上帝的交往,更是与人的交往。这种交往要求我们放下自我,带著谦逊的心与他人相处,真正去理解和关怀他人。彭盛有老师总结说:"默观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天堂,而是一片爱的海洋。在这片海洋中,所有被拣选的人和天使、众圣徒共同融合成为一体,共融是默观灵修的特性。"

灵修不仅个人内在操练,是向世界见证上帝

最后,彭老师勉励信徒:"活出一个有意义的生命,向世界见证上帝已在我们身上做出的改变。"他强调,灵修不仅是个人的内在操练,更是要在生活中实践出来,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关怀,将上帝的爱传递出去。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