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爱程博士:二百年基督教如何首次在中国紥根

温哥华《真理报》的总编辑杨爱程博士在3月10日举行的"马礼逊入华二百年 - 华宣的挑战"研讨会上,就过去二百年基督教如何首次在中国紥根,分享他的心得。 杨博士信主后醉心研究中国教会发展史。他首先向会众介绍一副对联,就是"行神旨意得八福,跟主脚踪结九果"。这副对联是他去年在部一处偏远乡村看见的。不但结构工整,且字字源于圣经。这小村庄只有三百多位村民,多半都是信主的。可见基督教在中国紥根之深!原来十九世纪末叶时,美国宣道会曾派出宣教士 W.W.Simpson 等人,不远万里来到这里一带。 藏、汉民众杂居的地区传福音,结出了丰硕的成果。这小村庄的老牧师在1958年"反右运动"时为主受苦,被关在狱中达十八年之久,获释后他仍无怨无悔地传道。直至安息主怀,他的儿子接棒继续传道!这小村村民蒙福的故事,只是神州大地千万个类似的例子之一! 基督教在唐、元、明、清曾数度来华,但都彻底湮没了。杨博士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当时的宣教士只走上层路线,只管向皇侯贵族传福音,忽略了普罗大众。一旦皇室发生了权力斗争,甚或改朝换代时,信徒也同时被铲除!明、清两代入华的天主教士都想尽办法进北京,为要寻找"中国的康斯坦丁大帝"。他们以为皇帝一旦信主,只要下一道皇令,全国便要归信。他们竭力向康熙大帝传,康熙大帝也几乎信了,从他所写的《基督死》和《生命之宝》两首诗,反映他的确已非常了解福音。但历史上最讽刺的是:那位断然下令禁止传教的,正是康熙大帝!由于"礼仪之争",教廷与清廷、天主教信仰与传统中国文化的对抗,加上政治上、司法上和军事上日益剧烈的冲突,天主教的势力结果被撵出国门,直至1807年马礼逊入华时,情况仍是如此! 杨博士强调神的心意高过人的心意。神不是要中国出一位"康斯坦丁大帝"。神要祂的仆人倚靠衪、经历衪;不倚靠人间的权势,不倚仗自己的聪明。这历史教训,对今日每一位参与事奉的人,仍有深刻的意义。杨博士请会众思想,假若当年耶稣会士真的找到了"中国的康斯坦丁大帝",他又真的颁下皇令,宣布奉天主教为中国国教,强令全国人民归信,大家以为中国从此就会摇身一变成为天主教国家吗? 研讨会引发了很多有趣的讨论。下一份报导将介绍另外两位讲员精彩的信息。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