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香港播道神学院院长杨咏嫦博士在第二天早堂谈圣灵。勉励信徒支取圣灵为"活水",便能达致三种祝福:心灵满足、生活有力、事奉有成。
心灵满足——圣灵填补生命的空虚
圣经以"活水"譬喻"圣灵"。耶稣在住棚节的最后一天,站在众人当中,公开宣告祂是"活水"的源头:"人若渴了,可以到我这里来喝。"祂能够满足人灵魂的渴望,并且赐予永恒的生命。耶稣继而谈到"从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来 "虽然当时圣灵尚未降临,但耶稣承诺赐人的生命之水,暗示著圣灵的恩赐。
在旧约以赛亚书44章耶和华表达以色列是被拣选的身分,纵使遭受强敌攻击也"不要害怕",祂还要"将水浇灌口渴的人,将河浇灌干旱之地",神应许浇灌活水,使以色列人的生命如溪水旁的树。杨博士说:"这种爱她比一位父母对孩子的疼爱,对于今天跟随神的人,同样得著持续的供应和灵性的滋润,正如水可以使土地肥沃,滋润植物,使信徒的生命得以成长茁壮。"
生活有力—圣灵在苦难中的扶持
杨博士提到苦难非因犯罪,而是"受造之物服在虚空之下"的暂时性(罗马书8:20-23),而圣灵以"说不出的叹息"介入,赋予超越环境的平安(腓立比书4:7)。
她用游泳作比喻:"在大海波涛中,愈是挣扎愈是往下沉。在困境中我们改变自己的思想和生活,不是靠自己的努力,而是靠放手让圣灵来改变我们,让上帝的恩典托起我们,我们就能在信仰的道路上轻松前行。"
杨博士分享了一位姊妹的故事,她在成长过程中与母亲的关系非常紧张,经常感到不快。尽管她在信仰耶稣后希望能够原谅母亲,并祈祷能将自己的信仰分享给她,但内心仍然存在矛盾的情绪。这位姊妹试图依靠自己的力量来控制内心的怒气和反感,却始终感到挣扎。
在这个过程中,杨博士鼓励她:"信仰的呼召是学习爱人如己,这不仅是外在行为的改变,更是内心世界的转变。要真正实践原谅,必须依靠圣灵的力量,而非单靠人的意志。"
事奉有成——圣灵赋予事奉能力
信徒在圣父、圣子和圣灵的合一中(约翰福音17:21),就像水桶沉浸于海洋一般,透过圣灵的力量来成就更大的事(约翰福音14:12-20)。初期教会在圣灵降临后,见证了这些"更大的事",福音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马利亚,甚至传遍地极,对世代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在事奉的过程中,事奉人员有时会感到疲惫。杨博士分享了中国内地会创办人戴德生的宣教经历,他在心灵的挣扎中领受了圣灵赋予的事奉能力,最终找到了内心的平安与喜乐。
在三十多岁时,戴德生面临极大的疲惫和失望,对自己的圣洁感到不满,这使他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在这样的困境下,他收到了一位好友麦卡锡的信,这封信深深触动了他,让他领悟到"与耶稣合一"的真理。
这一真理使他重新认识了自己与耶稣的关系,明白自己不仅仅是跟随者,而是耶稣身体的一部分。耶稣就如同土壤、阳光、空气和雨露,这让戴德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希望与力量。他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必孤军奋战,因为圣灵已在他内心运行,赋予他面对挑战的能力。
经历了内心的转变后,戴德生能够以平静的心情面对生命中的重大挑战,包括失去挚爱的玛丽亚。尽管面对困难,他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继续在中国进行宣教,最终内地会派出25位教士,在中国18个省份服侍,并建立了超过300个福音站。
"在生活中,我们有时过于依赖自己的力量,这往往使自己陷入困境。然而,神的同在和活水的恩典随时都可得,这是免费赐予我们的礼物,就像清泉一样。"
杨博士提醒会众:"我们无需依赖自己的努力去达成一切,只需诚实地承认自己的不足,让基督充满我们的心灵,这样我们就能真正体会到祂的恩典与力量。"
她说:"这就是事奉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