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華裔科學家:不存在同性戀基因 編輯室 2008年10月23日星期四 下午3:03 【本報專訊】在上周六三藩巿一浸信會聚會上,從事人類基因研究的資深華裔科學家顏重剛博士稱,根本不存在同性戀基因(Gay Genes)。 顏博士1976年於加大柏克萊分校獲遺傳學博士學位,並於加大聖地牙哥分校從事人類基因研究。 同性戀運動倡議者一直聲稱「同性戀是天生的」,並提出數據證明同性戀受基因遺傳影響。但顏博士稱這些所謂「研究結果」其實存在不少錯誤和誤導成分,並且有不少謬誤。 男同性戀大腦結構與一般人不同﹖ 1991年,神經科學家Simon LeVay曾對一些死人的腦部進行解剖研究,發現大腦中「先存血腦下部第三間質核心」這這個部位男女之間有大小不同的分別,就被假設有調節性行為方面的<功能。顏博士反駁,大腦並非決定行為所在,乃行為決定大腦結構,例如多思考某方面的問題會造成腦結構的變化,因此同性戀大腦結構不同並非天生,而是後天造成的。 同性戀科學家表示,男同性戀扮演女性角色者某一條腦神經像女性一樣較一般男性體積為小。顏博士又笑稱,假若按照同性戀者說法,男同性戀扮演男性角色者的腦神經應比一般男性大,因為他需要花更多力氣才能應付扮演女方角色的男性伴侶。 同性戀基因﹖ 同性戀者常宣傳有「同性戀基因」,顏博士指出其實基因本身並不決定人的行為,他以手為例,手既可把孩子浸在水里淹死,也可把孩子救起,並不由基因決定。 一項對同性戀孌生子作的研究顯示,同性戀的孿生兄弟或姊妹近半數亦為同性戀者,用此支持同性戀基因的存在。但顏博士表示這結論完全不能成立,因為孿生兒有完全相同的基因,若真的存在所謂「同性戀基因」的話,孿生子同性戀的比率應是100%,可見他們的研究只能證明不存在同性戀基因, 他又指出,儘管這些研究不足取信,但在大眾傳媒廣泛宣傳下,不少人無力分辨而誤信。 他認為同性戀問題不單是法律、道德及倫理問題,更是政治性的問題。基督徒往往以《聖經》及倫理為依據嘗試去說服他人同性戀是罪,但往往無法延續對話,他建議信徒要多練習如何應對他人對同性戀問題的提問,才能有效把訊息傳達出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