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牧者王忠欣:基督教原罪说对中国道德建设现实意义重大 編輯室 2008年12月20日星期六 上午7:16 【综合报导】北美华人基督教学会致力于与中国内地学术界、特别是宗教学界的联系与交流。成员也常常赴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云南大学等中国多个著名高校进行学术交流与报告。日前,会长王忠欣教授赴位于湖南长沙的中南大学以《宗教与道德》为题进行了学术报告,他结合类似毒奶粉等社会热点问题,直面中国社会当前的道德困境,论述基于原罪学说的基督教对于中国公民道德重建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术报告于当地时间12月13日下午3点举行。美国旧金山大学钱鲲教授出席。百余名人文社科研究生前来聆听。 据中南大学报导,王教授首先阐述道德的价值和作用。他从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切入,指出作为同法律一样的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本手段外,道德的价值在于祛除人的心、性、意、念上的罪恶念头。不同于法律给人的行为设定一个最低的标准,道德给人的行为设定一个最高的标准。道德依靠崇高的道德信仰所带来的强大的自我约束力规范每个人的一言一行。 接著,主讲人谈到了中国公民道德现状。他结合众多的社会热点问题,如毒大米、黑心棉、卖假药、公交车上遭抢劫众人沉默等现象,剖析道德滑坡的现实原因主要在于现代社会的诚信缺失和人际冷漠。他分析说,中国社会道德滑坡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传统"私德"的失效和现代社会"公德"的缺乏。 最后,王教授又从"宗教的主题之一是道德"这一命题切入,从基督教的教义出发,结合儒释道等多家教义论述宗教与道德的关系。王教授指出道德具有在任何国家、任何人群、任何时期的"普适性",道德的力量靠公众舆论和个人良知支撑。 他比较分析儒释道基督等多派宗教对道德标准的评定体系的异同,指明突破血缘和家族观念的基督教教义对于中国现代社会公民道德观念的建设有积极作用。 他表示,在中国社会当前的道德困境下,基于原罪学说的基督教对于中国公民道德重建有现实意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