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传道书》中写到:"传道者说: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人一切的劳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劳碌,有什么益处呢?"这是人类亘古以来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价值的追问和感叹。
"人为什么要工作?为什么工作如此辛苦呢?除了赚钱,在工作的劳碌中我还能得到什么?在工作中我能得到喜乐和意义吗?为什么难以找到一个既有意义又能赚钱的工作呢?"连绵不绝的追问在当下每个基督徒、非基督徒口中不时发出!更可怜的是,很多人在百思不得其解之前,就已经被工作的漩涡左右和捆绑,还来不及思考就在年复一年工作的重负下劳碌不止,让人联想起那个终日背负石头上山,石头又滚下来,在处罚和"劳改"中循环往复的西西佛斯的故事。
在工作中得喜乐
大多数人的工作就算不是处罚和"劳改",也几乎完全笼罩在物欲的追求和无意义中。人成为赚钱的机器和工具,人的本质与自己面前那台电脑甚至没有区别,工作的目的只是为了生存,是不得不为之的差事,工作的意义与价值对他来说是奢侈之谈。甚至很多白领都患有"星期一综合症",工作成为重担和心病,周一开始的工作使人全身不适、恨不得即刻逃离;"在虚空中劳碌",成为大部份人工作的正常状态。
不仅如此,我们还会在工作中碰到很多难题:工资薪水、身体健康、职业与家庭的相互影响、同事关系、职业伦理、社区责任、义利抉择、顾客投诉、甚至面临裁员、解雇和失业等等威胁,这些难题如果没有一个来自真理的标准和处理方法,肯定会出现巨大的麻烦甚至灾难。
2008年11月14日下午,美国湾区华裔工程师吴京华——一个47岁、3个孩子的父亲,因为被解雇枪杀了公司3位高层人员。次晨,他向警方自首后控以3项谋杀罪名。
吴京华来自中国四川,曾就读北京大学,是早期赴美中国工程师中的一位, 1990年初期来到美国湾区。吴京华曾经任职LSI等大公司,1990年代末期辞职改去一些新成立的公司,换过很多工作。2004年吴京华加盟Siport半导体公司,当时公司许以很大数目的股票期权。吴京华的妻子曾经在升阳微系统公司(Sun Microsystems)工作,在年前被裁员后,一直处于待业状态。吴京华一直想要一个女儿,因此在已经有了一对6岁双胞胎儿子后,妻子再度怀孕,但仍产下一子。吴家的经济情况并不很理想,他在1997年以约40万左右购买一栋房子;妻子没有工作、3个孩子年幼、还有房贷压力,但因为整个社会面临排山倒海而来的金融海啸、经济危机加剧,他曾经抱以极大希望的发财机会——公司股票期权也因被解雇而失去,过去数年的努力皆付诸东流,吴京华也许是为此想不开而拔枪行凶。
吴京华十分爱家人,经常与3个儿子一起玩篮球和足球,并一起去社区中心泳池游泳。他妻子也经常带著3子在住处附近散步。吴京华的同事和邻居们都不敢相信平时斯文腼腆、快乐爱笑的居家男人吴京华竟会杀人。出事后,吴留下了悲痛欲绝的妻子、嗷嗷待哺的三个孩子,他们将来的日子该如何走?一个好端端的家庭就这样毁了!
负责此案的美国加州圣塔克拉拉市警察局局长斯蒂芬‧洛奇(Stephen Lodge)当时宣称,吴京华在前一个周六早上被公司开除,但几个小时候后又重返公司,声称要与公司高阶主管面谈。局长洛奇说:"与公司高层主管面谈时,吴京华掏出9毫米手枪射杀了包括CEO希德•阿格瓦尔(Sid Agrawal)在内的三名高阶主管。"三名死者中,阿格瓦尔今年56岁,营运副总裁布莱恩•皮尤(Brian Pugh)47岁,人力资源主管玛里琳•路易斯(Marilyn Lewis)67岁。
三位受害人中,阿格瓦尔是印度籍,多年前赴美时身无分文,在美国读书后回印度娶妻再赴美。他在矽谷努力工作、稍有成就,也培养出两个优秀的儿子进入哈佛,而且对印度亲朋好友热爱读书的孩子都倾囊相助!
另一位布莱恩•皮尤是美国人,他是虔诚的基督徒,平日喜爱唱歌、喜欢孩子,刚从南加州迁回矽谷不久,便横遭此祸,留下幼儿和心碎的妻子。
人力资源主管玛里琳•路易士的女儿说母亲热爱工作,还不到一个月就是母亲的生日,全家本来说好要去“Home Town Buffet” 庆祝。 母亲虽然走了,母亲生日那天,全家还是会去那里,但只会吃“silly”甜点。
一个事件却造成四个家庭的悲剧,不是吗?可怜的人啊,究竟是为了什么? 四个家庭的悲剧都是因为在同一家公司的工作关系而产生,为什么"工作"这个词在此刻竟然变得如此无情和残忍呢?
不难看出,这起极端事件起因正是在于人无法正确处理解雇、金钱等职场中的问题,基本而言,这是因为没有正确的职业观。无论任何国家的公民,如果没有来自上帝的正确职业观及其附带的正确处理职业相关问题的思维和习惯,如遇职场上的挫折,有极大的可能处于虚空、烦恼、不义甚至暴力冲突中。假使我们明白来自《圣经》上帝关于职业的教导,我们一定可以正确处理职场相关事宜,而且能找到职业本该具有的意义、价值和快乐。
让我们先看看《圣经》中对职业和工作最基本的定义和说法。《圣经》告诉我们人类的工作经历了三个阶段:
起初,工作是上帝赐给我们的喜乐的敬拜和神圣的天职,创世记2章15节说:"耶和华神将那人安置在伊甸园,使他修理看守"。修理看守,在NIV圣经里是”work it and take care it“, 新译本圣经翻译为"耕种和看守",这实际上是职业最原初的定义。神叫人修理看守,目的是让人与神交通,这是一种敬拜方式,可借此得到平安喜乐和神的悦纳。创世记1章28节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治理、管理就是上帝安排给人的工作,这是神圣的天职。
但是后来,因为人类始祖的犯罪堕落,工作的本义发生彻底改变。创世记3章17-19节:"你必终身劳苦才能从地里得吃的……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亚当、夏娃犯罪堕落逐出伊甸园后,工作不再是喜乐的敬拜,而成为一种惩罚、成为重担和枷锁。这就是人类一直以来工作的真实面目,正如罗马书8章22节说:"我们知道一切受造之物一同叹息、劳苦,直到如今。"
这种被惩罚的痛苦状态能否得到改变呢?我们难道要在这种重担和荒谬中终其一生吗?上帝是公义的,但更是怜悯的,祂早就给人预备了出路,罗马书5章1节:"我们既因信称义,就藉著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与神相和。"罗马书8章1节:"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稣里的,就不定罪了。"哥林多后书5章17-18节:"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
从中我们看到当人有了信仰,他的一切都会变成新的。不仅是生命、与各种人的关系,还包括他的工作,其性质都会发生重大改变。当我们归信基督,工作便又在主里恢复了它的本义;人的工作不再是惩罚和诅咒,而是回复到伊甸园里喜乐的敬拜和神圣的天职。这的确是一个美好的讯息。
但有人会怀疑:"我信主也好几年了,为什么工作起来还是觉得枯燥无味?"我们知道基督徒是"一次得救、一生成圣",在成圣的道路上,还有社会文化的败坏、我们自己属肉体的败坏搅扰我们,使得我们的工作不能回复到伊甸园里那种美好的状态。但尽管如此,耶稣已经得胜,我们大可以靠著神战胜搅扰,谋求逐步实现以信仰为基石的美好工作图景:在工作中得喜乐、在工作中荣耀神、在工作中传福音。
在工作中得喜乐,就是让自己的工作充满意义和喜乐。当一个人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目标毫无所知时,他是得不到喜乐和意义的。我为企业做培训时,最难互动的一课就是企业员工填写和定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不少员工抓耳挠腮、愁眉苦脸,大半天也写不出一个字,有的员工对我直言:"从来就没有想过职业生涯规划"这个问题,此时大脑里除了空白什么也没有。对职业没有规划源于对人生没有规划,对人生没有规划源于没有人生的信仰——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因此在活著的这一段中间状态就不知要做什么了。
有幸的是,我们被上帝拣选,成为基督徒,我们知道自己的一生不在于为自己活,而是为主活,即便是我们的工作,也是为上帝所做。〈歌罗西书〉3章23-24节:"无论做什么,都要从心里做,像是给主做的,不是给人做的。因为你们知道从主那里,必得著基业为赏赐。你们所事奉的乃是主基督。"有了为主工作的意义,也就使工作与自己的人生信仰融为一体,也就有了以神为乐的喜乐。
沈阳华夏民俗村是一个基督徒的企业。我去考察时,被村里酒店中的热情、真诚、温馨深深打动。单单酒店服务员的气质、态度和观念,就使我们非常惊喜,一入酒店,服务员们发出会心的微笑,你只要靠近任何服务员两米之内,她就会对你粲然一笑,说声:"您好!"在吃饭中,只要你点歌,他们便用自己组织的乐队为你献唱赞美诗歌;献歌是免费的,清脆舒心的歌声,完完全全是赞美,而不是服务。与我同行的北京一所钢铁企业董事长对我说:"我去过无数高级酒店,服务最好的酒店里服务员的表情也是应酬式的、服务式的。但这些孩子们不同,他们的气质、精神状态非常健康、充满了生机,他们对顾客的微笑、问好、唱歌看得出来是发自内心的,是真诚的赞美。"
这些服务员大部分是基督徒,既有自己明确的信仰,也使工作与信仰能连结一起,他们完全做到了为神而工作、以工作为喜乐。在一般人眼中,他们的工作非常卑微,专门服务他人,但他们却从内心深处对手中的工作心存感谢和敬重之心,知道这是上帝给的礼物(见传道书5:19)。也正是有了对上帝赋予的工作的感恩,她们才能在工作中得到喜乐和意义。她们对工作如此的认知,难道不让众多白领基督徒汗颜吗?
在工作中荣耀神
在工作中荣耀神,是基督徒的使命。荣耀神就是要效法神,就是要在工作上回应上帝的呼召。工作是上帝的呼召(Calling)、是天职的观念,在中国大陆,我是第一个通过《天职》、《新职业观》两书将此观念推广到职业人士中的。"职业"一词源于西欧,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考证这个名词时发现,在古代民族的语言和以天主教信仰为主的诸民族语言中,都没有“职业”这个词。"职业" 一词是宗教改革的产物,最先使用这个词的是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当时,"职业"一词在德语中是Beruf,在英语中是Calling。Calling是Call的动名词形态,是呼叫、召唤、呼召的含义,现代英文中,Vocation是"工作、职业"的意思,但它也是"天职、神召"之义,Vocation 来自拉丁文Vocare。Vocare是动词,意为"召唤"。从职业的词源上,我们看到职业与呼召的密切关系。
什么是呼召?就是在心灵深处听到神的呼唤,叫你的名字,并且赋予你要做什么的职责。出埃及记中记载神呼召以色列人的大英雄摩西: “God called to him out of the bush, ‘Moses, Moses’”。上帝呼叫:"摩西!摩西!"上帝给了摩西将以色列人从埃及带出来的呼召。摩西应承这个呼召,历尽艰险,最终将以色列人带出埃及。
"各人蒙召的时候是什么身分,仍要守住这身分。"(哥林多前书7:20)我们的工作是神指派的天职。工作是天职(呼召)包含两层意义,一是工作是上帝安排的使命,是我们神圣的职责,所以我们必须勤劳、敬业、追求卓越、看工作为宝贵。二是工作既然是上帝的呼召,所以在工作中要效法上帝的公义、圣洁、慈爱。工作是天职,所以基督徒,就是做工作要更加敬业、更加重视职业道德。中国大陆现在有很多基督徒企业正在努力塑造员工的天职观,如沉阳华夏民俗村的"华夏人厨师宣言"和"行厨如行医、菜品如人品"的华夏人厨师格言,宣告的就是天职精神。
苏州某美资建筑企业请博士生导师为其木工学校学生授予“匠士”学位,这在中国史上是第一次。"匠士"的颁发使木匠明白自己的工作是何等神圣,也有力地颠覆了传统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士、农、工、商"等轻视职业、蔑视劳动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等级划分。这些美好见证正在更新著中国人的职业观,使人开始将工作与信仰的实现联系起来。
你是否把自己的工作看为上帝的呼召?美国《上帝@工作》编写组在他们撰写的书中写道:"在我每日所做的平凡工作里,当我感到上帝在呼召我为永恒工作时,我知道自己不仅在写作、打电话或修理管线而已,上帝已赐机会让我做那不朽的事。这事就在我和周围人的关系中,他们可以是我身边的同事、我电话中的客户或是我修理厨房水池时站在旁边的屋主。这是一种生命的接触,它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含义——其实是一种永恒的含义。对我来说,这种含义改变了一切。"
在工作中传福音
作为基督徒,不仅要在工作中得喜乐、在工作中荣耀神,而且要在工作中传福音。职场宣教在此时的中国正发挥无与伦比的巨大功效,北京最大的白领教会之一——百合园教会,起初是从摩托罗拉公司会议室的一个小小查经小组开始的,我认识这位元教会的发起人,他曾是IBM、摩托罗拉的高级主管,他说刚开始时只有6、7个人,如今百合园教会已经有300多人、5、6个聚会点了。这个由工程师、高阶主管、IT技术人员在职场中利用休息时间创建的教会,是职场宣教在中国大陆的成功案例。
职场宣教更适合中国东南沿海众多劳动密集型的企业, 这几年我大部分时间都在中国大陆温州、宁波、深圳、广州、苏州等城市讲课、培训,原因是这里有众多的基督徒企业,在许多公司或工厂内也有成立教会。沿海的企业往往员工数量少则数百人、多则数千人、数万人甚至数十万人,非常利于集中宣教。许多沿海地区牧师和企业家弟兄告诉我,以前经常去农村宣教,但现在农村都没有年轻人了,原来他们来到了本地的工厂,所以何必舍近求远,庄稼就在身边,我们要做的是赶快收割!
职业除了供应我们物质需要,它更大的意义在于它本身就是宣教的管道。《圣经》里大部分人物都有各自的工作,他们也透过各自的工作传福音,如挪亚栽种葡萄园(创世记9:20),兼作造船工人,并且传义道(彼得后书2:5);尼希米是亚达薛西王宫中的酒政,后来被派作省长,也是一位传道者(尼希米记1:11,5:14,13:30);我们看到耶稣传福音,首先不是在会堂里,而恰恰是在职场,如在彼得的渔业场传福音。无论是被尊为"近代宣教之父"的威廉克里(William Carey,1761-1834),还是影响深远的摩拉维亚弟兄会宣教士(正式名称为弟兄合一会:Unitas Fratrum),或是首位来中国的宣教士马礼逊,都不是专职的宣教士,他们一方面有某种职业,另一方面也积极传福音、宣教(编注:1807年,马礼逊正式成为牧师来到中国,成为第一个来华的基督教传教士。当时清政府禁止外国人在中国传教,为了不犯禁令,马礼逊在中国的身分是东印度公司的翻译员。七年后,马礼逊译成《新约圣经》及《汉英─英汉字典》。)
职场宣教当今在美国也方兴未艾,北美餐福团契就是在餐饮业中进行职场宣教的楷模,"餐厅就是教会,餐业人士就是宣教精兵"是餐福团契的异像和口号。他们本身是华人餐饮业人士,他们的宣教对像也是中国餐馆从业人员,他们的目标是在全美四万六千家中餐馆都能建立餐福小组或教会。他们有自己的刊物《美味人生》,摆放在美国大部分华人餐厅,刊物登载的都是餐业基督徒云彩般美好的见证。现在他们在全美国已经成立了80多处夜间餐饮业团契,虽然人数不多(少则十几人,多则五、六十人),看起来力量薄弱,流动性也很大,但却看到越来越多的弟兄姐妹愿意在这个行业中领人归主。
目前在中国大陆,职场宣教的机构也开始增多:国际基督徒工商人员协会(CBMC)是创立于1930年代美国的工商界团契,在深圳、广州、厦门、北京甚至兰州等城市采取与政府合作的方式进行如火如荼的职场事奉工作;国际全备福音商人团契,于1952年由美国商人Demos Shakarian创立,香港分会积极影响中国内地,在深圳、杭州、北京、沈阳等地展开很多活动。中国本土的工商界事奉机构有中国企业羊文化促进会、香柏领导力等,他们在引导工商基督徒传福音、作见证方面发挥巨大功效。除工商界外,律师、医生、艺术家(如北京尚爱艺术中心艺术家团契)、作家团契也在各地兴起,他们探讨的主题之一就是如何在自己职业中传福音。
工作不是重担,工作是充满喜乐的敬拜、实现人生价值的礼物,甚至是体验永恒的信仰方式——这样一种美好的工作状态是每个职业人士都求之不得的。实际上,只要我们不舍本逐末、不要单为身外之物耗尽生命,尤其当我们能在工作中靠神得喜乐、在工作中荣耀神、在工作中传福音时,就有可能获得这种职业状态。在这种职业状态下,人才能活得有价值、有意义,否则就像划过天际的流星、就像去而不返的轻风,到头来仍是虚无与荒谬。也只有将工作与上帝的信仰紧紧联系起来的天职观,才能满足每个职业人士的生命渴求,当我们明白并贯彻这个真理,便会在每个礼拜一的早上,快乐地吹著口哨去上该上的班。
《荣耀职场》本书将围绕"在工作中得喜乐、在工作中荣耀神、在工作中传福音"这三个主题,在《圣经》的根基上,结合中美两国桉例,给基督徒一个基于真理的正确职业观。
在导言最后,让我们一起为自己的工作祷告:
"耶和华神将那人安置在伊甸园,使他修理看守。"(创世记2:15) 慈爱的天父,感谢祢如此爱我们,感谢祢创造了宇宙万物也创造了我们,尤其感谢祢创造了我们手中的工作。祢在工作上浸透祢的美意和旨意,也透过工作让我们更加体验祢的大爱。主啊,我甘愿在工作上按著祢的旨意而活,使我的工作和我一生的生命能完全地荣耀祢。主啊,我愿将我的聪明、我的才智、我的梦想、我的前途、选择工作的主权、工作中所寻求的意义完全献给祢,使祢在我的生命中得著当得的荣耀。求祢不断引领我明白祢放在工作中的真理,并在工作上活出祢的旨意。感谢赞美主。奉主耶稣基督的名祷告,阿们!
****** 本文选自曼德新书《荣耀职场》。
作者介绍
曼德,基督徒作家、羊文化首倡者,基督教道学硕士,曾在大陆数百家教会、工商团契和企业演讲,经常于众多主内刊物发表文章。曾在大陆出版《天职》、《新职业观》,在香港出版演讲光盘《信仰与经济》,在美国出版《荣耀职场》。现为中国福音会副宣教士。联络作者及奉献曼德文字及文化事工,请电邮至:mandeusa@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