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基督宗教信仰反思「爭取民主 活出信仰」

從基督宗教信仰反思「爭取民主 活出信仰」
基督教協進會義務總幹事李鼎新牧師(左)以及基督宗教代表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教會顧問陳滿鴻神父。
基督宗教代表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教會顧問陳滿鴻神父以及基督教協i會義務總幹事李鼎新牧師,於9月12日晚舉行的「爭取民主 活出信仰—從政改綠皮書說起……」研討會分享。

「民主與民主人格」

陳神父的講題為「民主與民主人格」,他指出民主政治強調表面的制度,選舉規則,政府功能等,但只有制度是不足夠的,因為制度的背後有人的因素,民主辦事的程序都是由人編寫和設計的,人仍然能夠設計出專制,也可以設計出預先「欽點」的人讓人去選;同時民主制度需要有民主的執政者,執政者有民主的質素。

關於民主人格,陳神父首先指出「相反民主」包括三個特徵,就是妨礙所有市民行使參政權/選舉權,不支持執政者向市民負責,以及妨礙執政者的更替,沒有這些特徵算是民主的最低要求。民主人格要看其對人性和社會所持的態度以及價值觀,因為這些質素正是推動人做決定的力量。

他進而指出基督宗教要求執政者的價值觀把人性價值放在高位,比如有言論權、工作權、信仰權、家庭、教育權等,這些權利讓人達到個人成長;執政者也需要擁有公義、公平。他表示,合乎人性比施政效率更重要,比物質建設更為重要,選舉候選人時候也看其做事是否合乎人性,具體例子,比如助長生命、慈善工作、救濟工作,是合乎人性的,而赤貧、帶頭助長工時過長則是不合乎人性。對於執政者對社會所持的看法,陳神父表示人是群居的,人與人之間要分享和傳遞精神遺產,所以若只重視經濟建設,則會破壞社會走向全面發展。

最後陳神父總結表示,選候選人時候,要留意其人性;若社會上支持民主的人或政客佔少數,處於弱勢,這時候支持民主的人要多重視自己的人性,多做培育的功夫,這樣民主制度可以實踐的時候,社會就多一班重民主資格的人。

「教會和民主發展」

最後一位講員李鼎新牧師以「教會和民主發展」為講題,他指出基督宗教對民主影響深遠密切不分離,不少民主人士受到信仰的影響,舉例孫中山,受基督宗教的熏陶,在香港公理堂受洗,在香港的醫院實習的時候形成了民主精神,成為改變時代的人。

信仰使教會以及信徒在追求民主道路中持續步行而不放棄,因為相信聖經的信仰原則:基督教看人為重要,因為人以神的形象而造,人是尊貴的,在神眼中都是平等的;同時人都是有罪的;神給人管理萬物的能力,讓人一共享受上帝所造的一切美好;如禱告文說願神的國度降臨,信徒盼望促進上帝的國度活在人間,實踐上主的創造,並與上主一同創造天上的國度。他表示,民主、自由、平等、公平、和平、仁愛都是現代人和昔日的人不斷追求的,此與宗教不能分離,因為這是體現神給人的尊嚴。

李牧師表示,人追求不受轄制,沒有自由,被剝削,唯有在一個民主社會國家裏有此影響性,我們相信上主給選舉的能力,人有自決和自主的能力;相信社會有制度,有統治的人和被統治的人,其權利不是出自人而是來自上帝,神給這班人去服侍人,從而製造政制或統治的人。

從舊約中往往看到上帝親自向人説話,選撥人才領袖,膏立一些統治者以及先知,並管理所選的人。舊約歷史中,猶太人的朝代不斷被更改,有上帝的直接參與,被建立,或者被革職;同樣我們相信今日有一些制度,實際是神給人有這樣的權利,有這樣的可能,有這樣的智慧去選舉一些人,去管理,這個權柄來自上帝,而教會的人,不論是信徒、牧者或者神父相信這樣行,因為要活出信仰。

相關新聞: 基督教社關團體合辦「從政改綠皮書說起」研討會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