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根据基督教爱协团契(是一所提供精神复康服务的慈善机构) 的资料显示:
"香港人生活紧张, 不同程度的精神病患接近100万人,据世卫组织估计, 2030年抑郁症会成为全球常患疾病之冠。现时接受港府精神科服务的精神病人有超过十五万人. 有部份患者选择到私家精神科诊治或没有接受治疗. 然而政府精神科医生人手不足,每次见病人只得约5分钟. 出院后的病人也欠缺精神科社康护士和医务社工跟进,加上政府承诺在18区都增设的精神科综合社区中心,超过一半没有永久会址, 令病者难以适应社区生活。"
随著社会民生的精神和谐的日益需要,个人精神健康不单能帮助个人情绪得以纾缓的关键,从而带来正面影响身边的人际关系网络,甚至深化所处的社区不同群体的生活连结。
预防胜于治疗:
怎样孕育个人和社区的精神健康方案?笔者认为有以下建议-
个人层面:
1. 认识自我 对焦虑和压力的源头是甚么?列出基要核心原因,决心逐点处理和再整合,在过程中与可信任的有关专业人士以及亲友们能释放地分享心路的更新和改变。
2. 接纳自己 知道自己甚么品格素质和工作长处,加强正面地改善和深化它们;实践应用。也要有欣赏别人长处和其所服务果效的心智胸襟,并愿意放下自己,甘心乐意互相配搭,同心服务,接纳别人一起达致更高的果效。
3. 个人期望 珍惜已有的人生经历,无论是好与坏,错与对,都是学习和感恩的宝贵锻炼,借此培育更成熟的视野、信心和行为,能迈向更姿彩独特的人生。这会带来得力在乎平静安稳,遇著挑战仍能感恩,有著喜乐和平安!
社区层面:
1. 互助提升小组 根据爱协资料,现时社会仍未广泛接纳精神病人,令病者讳疾忌医,怕别人发现自己是患上精神病,从而令病情更趋严重。因此,各社区内的非牟利社会服务机构里可考虑设立精神健康互助提升小组,定期有文娱活动、旅游、兴趣学习班、生活专题讲座等,让人有更多凝聚空间,交流认识,彼此关怀,生活结连,融入社区,提升有效的纾缓力和免疫力系统。
2. 基建生活设施 政府增设更多基建设施如社区文娱剧院、图书阅览室、消闲公园、缓步径、绿化行人专区通道、海滨走廊、和各式球类场馆场所,供民生多元化设施,各适其适,找出能调理其生活的模式节奏,得以平衡个人、家庭和工作的共融,从而帮助带出人生乐趣和意义的反思和行动!
3. 拓展义工服务 参与服务他人的义务工作,能学习与人分享、杠杆和管理现时己有或他有的人力和物力的资源,不单对受助者有所得益,还对施予者实践放下自我,与人协作,共同达致有益民生发展及不同类型的社区服务项目等目标,并以同理心关顾别人的需要,帮助受助者一起发掘和践行合适方案!
结语: 圣经说:“施比受更为有福“ 取材自使徒行传第20章35节,提醒我们能扶助软弱的人,是得著蒙福的道路,不单使人重新得力;充满喜乐和盼望,还助人助己;提升爱心、信心和行动,加深人生历炼和姿彩的意义所在!
祝愿大家精神健康! 齐施比受更为有福!
罗文浩
注:基督教爱协团契 (www.oihip.org.hk) 是为精神病康复者提供全人关顾的服务,一直以互助小组形式协助康复者增加支援系统,以减低其复发机会,使能重新投入日常生活。
作者简介:
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神学院神道学学士 英国伯明翰大学工商管理硕士 心灵治疗师 福日国际有限公司 董事 颐福国际(香港)有限公司 董事 中小企国际联盟 行政总裁 / 会牧 / 创会会长 东区尤德夫人那打素医院 义务院牧 香港华人基督教联会 董事 中华基督教会湾仔堂 堂委
电邮:tommymh92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