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親子】非一般功課輔導 生命承傳協會引領父親走進「孩子心」

【信仰×親子】非一般功課輔導 生命承傳協會引領父親走進「孩子心」
周朗在社區舉辦家長講座。(圖:周朗提供)
【信仰×親子】非一般功課輔導 生命承傳協會引領父親走進「孩子心」
周朗(左一)與家人三代聚餐。(圖:周朗提供)
【信仰×親子】非一般功課輔導 生命承傳協會引領父親走進「孩子心」
生命承傳協舉辦體驗活動,父母跟孩子一起農耕拉近親子關係。(圖:周朗提供)
一間看似普通的教育機構——生命承傳協會提供功課輔導、開辦家長講座等,服務遍及港九新界。然而記者了解後發現,這裡其實是一處與父親們同行的園地。創辦人之一、親子心理專家周朗與拍擋Kevin分享了他們如何透過信仰與活動,幫助父親重建與孩子的連結。

開辦親子課程 鼓勵父親們走進教會

市面上輔導學業的機構眾多,以追求成績為目標,生命承傳協會卻以信仰為基礎,專門設計能促進親子關係的課程。周朗坦言,協會依靠課程收費營運,但真正目標不僅是商業收益,而是希望引導家庭走向更健康的關係。

例如,在舉辦親子講座時,最初參與的多數是媽媽。她們將所學應用於家庭後,父親看到妻子與子女的關係明顯改善,也開始前來參與其中,並且願意開放自己傾訴與孩子相處遇到的難處。周朗表示,許多父親跟孩子的關係脫節,甚至感覺像只是提供飯食的「鄰居」。他直言:「如果你沒有真正關心孩子的需要,只是履行基本責任,這樣的親子關係自然難以深厚。」透過講座和交流讓父親們得到不少啟發。

協會同時提供功課輔導服務,孩子經過一學期的學習後協會舉行嘉許禮。當父親見證孩子學業進步,便會與妻子一同出席活動,母親更上台分享親身見證,團隊則將榮耀歸予天父,並把握機會鼓勵父親走進教會認識主,讓信仰成為家庭關係的延續。

曾有一位父親質疑他的專業性,向周朗質問:「你憑什麼教我如何當爸爸?」周朗告訴他,自己輔導過上千個孩子,在理解孩子以及處理親子關係上經驗都更豐富,能為爸爸們提供幫助。但周朗亦承認,基於他在管理層和講員的角色,使得與父親見面的機會不多。由教會牧養這些「爸爸們」比他更合適,他因此會鼓勵父親參加教會的聚會,他解釋:「教會能提供持續的關顧,承載力也更大。」

農耕體驗活動父子破冰 從不情願變美好回憶

為了讓父親更多了解孩子,生命承傳協會還設計了各種體驗活動,其中一項是讓父母跟孩子一起農耕。

他講到在一次農耕活動中,家長們在一旁鼓勵孩子:「不要怕髒,快下去吧!」但當輪到他們自己時卻顯得不太情願,覺得溪水髒像是做苦工。連父親們也甚介意。然而當他們最終走入田間與孩子們一起翻泥種菜時,所有顧慮和髒污都被拋在腦後,氣氛立刻變得融洽,大家都度過了愉快的時光。

周朗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親子關係體驗,「只有一起落手落腳去做,才能真正經歷對方的感受。」

最美好的親子關係:父子一起共同成長

拍擋Kevin亦從旁提醒,教導孩子不應只是空談。他提到一次登山活動中,爸爸們不斷要求孩子「要堅強一點!」,但實際上連大人都走到「抽筋」,孩子要如何堅強呢?他建議父親可以做的是,擁抱著孩子彼此互相按摩。Kevin覺得:「人與人之間最好的關係是溫柔相待,當孩子感受到父親的愛,彼此的關係自然會變得親密。」

「在今天的社會,大人和小朋友都各自忙著,缺乏了親密的時間,其實 每個人都需要別人溫柔相待,特別是心靈渴望得到溫柔的愛護。小朋友很純真,感覺到有人關心他、尊重他,大家的關係可以是很大的轉變。」

Kevin最後奉勸父母:「我們的責任是融入孩子的生活裡,不要將孩子當作自己達到目標的工具。」

周朗也十分認同,並總結道:「兒女是天父賜予的禮物,而父親同樣是天父的孩子。當父子一起共同成長,這就是最美好的親子關係!」

生命承傳協會透過信仰、活動與付出真誠的陪伴,一步步幫助父親走進孩子的心,讓家庭的愛從始不再有距離,也是這所教育中心的使命!

延伸閱讀:【專訪】從「能醫不自醫」到與子同行:親子心理專家周朗的「育兒告白」

1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