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差传事工筹建"宣教村"住宿培训两用 編輯室 2012年12月18日星期二 下午3:17 本港的差传事工领袖现正筹备在香港兴建一个"宣教村",为现役及退役的宣教士预备一个综合了住宿、休养生息、交流等功能的地方,让有丰富经验的宣教士能够薪火相传,并奉养退休宣教士。 一些国家已有类似"宣教村"的地方。在宣教曾相当复兴的美国有不少"宣教士之家"、"宣教士园地"、"宣教士退休中心"等,为资金紧绌的退休宣教士能负担质素好的住所。以密苏里州韦恩群的"宣教士园地"(Missionary Acres)为例,整个"园地"主要营运经费由教会及个人支持,宣教士可选择入住已有的房屋或自费建材建造新房,终身入住。且"园地"属免税性质的事工,销售税或物业税均全免。"住客"都是退休宣教士,他们晚年可与其他忠心事主的人同享团契一样的生活,相当美好。 宣教士退休调查:最担心住房及接班人问题 宣教士的退休问题一直令人困扰。差联在2010年4月及2011年8月向不同差会做了调查,发现10年或以后从香港差派而将有79%宣教士退休,达300多人。近8成差会表示会鼓励退休教士入住宣教村,以继续培育宣教后晋。 一项调查显示,宣教士认为退休后最大的挑战是住宿的问题,(70.8%),其次是找到宣教工场的接班人(69%)。这与他们对宣教村功能的期望相符:8成7人最期望宣教村能提供退休及述职时的住所,8成4希望宣教村能作宣教生力军的培育地。 调查亦显示不少宣教士希望退休后仍能在宣教上有所贡献。4成希望继续留在工场事奉到老, 8成人希望能在港推动宣教,扶掖后晋;约7成5希望能探访其他工场,鼓励关顾现职宣教士。 此外8成5受访者希望宣教村座落香港的郊区地方,85%受访者表示若入住宣教村将会需要得到经济的资助。 宣教村构想 香港宣道差会拓展总监翁竞华提出马可福音3章14节"要他们常和自己同在,也要差他们去传道",指出耶稣在世上的工作重点之一是拣选和训练12位门徒,并透过一同生活为他们树立榜样,令门徒不能传他的道,也能用他们的生命表彰主的样式。他指出:"今天,宣教使命要薪火相传,就要让有经验的宣教士有机会与未来的宣教士一同生活,传承宣教的经验和榜样。" 由此他认为要培新一代的宣教士,必须花时间与他们在一起,建立爱的关系,并安排一同生活和事奉的机会,以生命影响生命。他指出,资深或退休的宣教士正是提携宣教新丁的好人选,他们不少都有丰富的宣教经验,若能藉著写作、教学、讲道等将经验传授给新一代,将是非常适切。他期望宣教村能成为传承经验的平台,在那里举办差传研讨会、宣教营会、训练营等,让即将上赴工场的宣教士接受退休宣教士的指导或倾谈,令宣教使命得以薪火相传。 差传领袖:宣教村已是迫在眉捷 中信国际差会协调主任曹姿㛤认为宣教士退休的问题一直备受忽略,有的差会订立了退休年龄,却没有帮助退休宣教士的确实计划,极其量只提供有限的资助,对宣教士的支援相当匮乏。但其实宣教士所经历的生活及跨文化宣教经验都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值得留下,而宣教村正好让他们有传承经验予下一代的机会。 播道会荣休牧师陈黔开认为香港住屋是一大问题,退休宣教士是否能有"枕首之所"亦成疑问,因此宣教村是迫在眉捷。他又认为宣教村亦表达了教内对差传的重视,并对劳苦的宣教士的器重。 差传领袖、远东广播总干事卢炳照牧师亦指出宣教村的建立已"刻不容缓"。他指出香港差出的宣教士约有5百人,而据调查,计划十年后退休的宣教士达4成。若由此推算退休宣教士的人数,反映宣教村的需要庞大。 他又指出宣教村从筹备、落实到竣工需时数年,若此刻仍疑迟不决,不落实计划,将会造成宣教士白白流失,亦令香港差传事工受到亏损。 宣教村——摸著石头过河 "宣教村"的构想在2008年开始由差传组织"同路坊"同工开始萌芽。2010年5月,21位差会及宣教机构同工出席座谈会,一致同意成立"宣教村筹委会",经第一次筹备会议后订下了宣教村的目标如下: 1. 为退休宣教士提供安居之所,建立同路人社区; 2. 为述职的宣教士提供短暂住宿; 3. 为疲累的宣教士提供休养生息的地方; 4. 让退休宣教士继续贡献:勉导和扶掖宣教后辈、写作、研究、继续协助差会等 同年11月,筹委会分享了宣教村的梦想,并举行了象征的仪式,揭开"宣教村"的序幕。其后筹委会开始物色合适的土地或建筑,并在神的带领下与一些在新界地区拥有土地的信徒接洽,惟仍未找到完全合适的土地。同时间,有关机构向差会及宣教士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差会及宣教士对宣教村的需求与期望。 同路坊培育及行政同工姚桂芬表示"宣教村"的梦想远超同路坊所能承担的。他们一步一祷告,仿如"踏著信心的小石头过河"。目前他们已设立网站介绍宣教村的理念与工作,希望更多信徒摆上金钱、恩赐、专业及时间,为宣教士建造家园。 卢炳照牧师亦表示宣教村的建立属"开荒性"的工作,当中涉及庞大经费,但相信众差传机构同心协力,并透过教育宣传动员教会支持,事情终必成就。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