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表達熱愛「天水圍」
「天牧」早於今年一月已發起「愛鄰舍祝福天水圍」行動,在區內興起約4,500個「愛鄰舍大使」,實踐愛鄰舍如同自己:愛自己、愛家庭、愛鄰舍,由我做起。隨後亦發起了大型的探訪行動,與學校和機構關心不同的家庭,派出超過6,000份禮物包。
3月24日,天水圍基督教教牧團契聯同學校及機構就「天水圍改名」事件,表達愛「天水圍」這名字,也愛天水圍這地方。當天超過700人帶著喜樂與平安,以巡遊的方式,高舉旗幟,並齊聲宣講「我愛天水圍的地方.我愛天水圍的人群.我愛天水圍的名字」。另外亦以街頭表演、音樂劇等,分享復活節的喜悅,免費邀請居民參加。
七成居民喜歡「天水圍」這個名字
較早前 「天牧」在街頭、教會、學校及網上訪問了約1,300人,其中八成受訪者在天水圍居住。調查結果顯示接近八成人喜歡天水圍的環境,七成人喜歡天水圍的名字。調查又發現,有四成多人未曾聽聞天水圍要改名,故此有兩成多人對是否贊成天水圍改名表示沒有意見。不贊成天水圍改名的人則超過六成。 「天牧」認為「天水圍」這名字不但突顯群山眾水圍繞的優美地理環境,還有寧謐和豐足富饒之意,盛載著居民的集體回憶,也象徵三十萬居民積極生活、創建未來的共同願望。
盼望支持居民積極生活、開拓未來
「天牧」並以獅子山為例,指出香港人引以為傲的獅子山,山下曾經發生過不少悲劇,但從來沒有因此而改名,並且到今天,獅子山象徵香港人憑守望相助的精神克服困難、建立繁榮都會的光輝歷史。同樣,天水圍過去發生的悲劇,不但沒有改變大部分居民積極生活的態度,反而激發居民更積極關愛鄰舍。
「天牧」表示多次發起愛社區行動,皆因身為天水圍的居民,實在盼望在這片土地上,在香港的歷史中締造一個名為「天水圍」的動人故事。
「其實天水圍居民十分盼望關心他們的各界人士相信,他們是有能力、有決心積極地生活,開拓未來。而不要把他們看成絕望的一群,更沒有必要提議他們以改名這種消極而且毫無作用的方法求變。我們盼望當局在作任何決定的時候,多了解居民的心聲和意願。若當局多作諮詢,對居民、尤其是年青一代而言,實在是難能可貴的公民教育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