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Sir:檸檬哲學 編輯室 2011年7月18日星期一 下午1:08 我經常要演講,故此我也十分喜歡看不同人士發表過的演講辭。演講需要很多靈感、引述很多故事、借用古人的良言,而看一個人的演講辭亦會看到那個人的閱歷、他有否邏輯思維等等。除了汲取優秀演辭的內容與鋪排外,我還喜歡從演辭學習英文,很多人問我為何可以從會考取U到大學時英文取A畢業,我的答案是:我非常喜歡看英文的演講辭,特別是有中英對照的版本,我家中也收藏了很多此類書籍。最近在互聯網上看到的一篇演講辭,的確令我愛不釋手,急不及待下載存檔,再三誦讀,反覆思量,真想認真實踐演講辭提到的內容與表達的思想。誰的演辭有如此的吸引力?他就是香港富商李嘉誠先生。大家千萬別誤會,我不是叫大家成為下一個李嘉誠,我只是希望大家學習他的精神。 李嘉誠先生年青時面對不少逆境,他引用蘇軾所言的「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指出他欠缺全部生活所需,他憶述小時候的生活比這句話更艱苦,他對常人對貧窮的恐懼亦感同身受,他明白沒有人願意貧窮,但對於七十年前的他而言,當年十四歲已需要照顧一家人,沒有接受教育的機會,沒有可以依靠的人脈網絡,他亦曾懷疑若只憑刻苦耐勞和毅力,是否足以讓他們一家人渡過難關。各位讀者,相比他當年的逆境,今天的你正面對的逆境比他多嗎?其實每一個年代都有每一個年代的逆境,關鍵是我們應抱著怎樣的態度面對。縱使我們對生活有很多疑慮、面對將來有很多未知之數,但我很欣賞李嘉誠先生的積極態度。 李先生說:「無論在言談、許諾及設定目標各方面,我都慎思和嚴守紀律,一定不能給人囂惰脆弱和倚賴的印象……當機遇一現,你已整裝待發,有本領和勇氣踏上前路。」不斷埋怨這個世界沒有給你機會、不斷埋怨樓價令你買不起一層樓的你,是否一個「囂惰脆弱和倚賴」的人呢?今天一位家長向我訴苦,他的二十二歲的兒子只願做散工、每天睡至正午十二時、家用欠奉,反倒向父母親討錢。就算有機會來到,試問各位年青人是否「已」整裝待發? 我很喜歡李嘉誠先生所用的生動例子去形容自己一貫面對逆境的態度:「生命拋來一顆檸檬,你是可以把它轉榨為檸檬汁的人。」當逆境來到,我們總會問為甚麼選中我來承受,但我們會否勇敢的面對逆境,甚或更進一步是善用逆境帶來的機遇呢? 呂宇俊 (呂sir)小檔案 呂sir童年時充滿埋怨,因為他的爸爸及祖父也是吸毒者,母親在他三歲時已改嫁另組家庭,他由祖母靠著綜緩金過活。他自己也曾誤入歧途,中二時加入黑社會,中五時更取得會考0分的成績。但上帝沒有離棄他,安排很多天使對他的扶助,他回到教會重拾書包發奮向學,重考會考考獲19分,更順利升讀香港浸會大學取得一級榮譽畢業,畢業後再到香港中大大學完成道學碩士(M. Div)課程。在2006年更獲得香港十大傑出青年的美譽。這幾年更主動推動通識教育及理財教育,協助無線電視、香港電台、《都市日報》推動通識教育,也協助保險公司推行理財教育,更是香港青年事務委員會委員。這四年分別到教會、學校、各類機構分享講座超過三千場。 (歡迎和呂Sir聯絡,電郵:principal@graceyard.edu.hk)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