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陵墓一暼

耶路撒冷是一座壯麗的城。無論大、小、高、低、新、舊的建築,在政府的規劃下,一律是用白色的石磚砌成的。在夕陽照耀下,有一種特殊的格調,與紐約、東京、上海……世界的大城不同,瀰漫著清麗的詩韻!因為這是建築在山脊上的城,遠遠看去,似乎與天更為接近。自然給人一種崇高的遐想。 我曾經在彼拉多審判耶穌的衙門舊地,沿著「受苦之路」,一站一站的行走,雖然這與耶穌當年揹著十字架所走的路,環境雖已面目全非,但是,想起耶穌身上的傷痕中溢出鮮血,揹著沉重的十字架,正在舉步艱難之時,那天,有一個埃及人,正好在那一段路上經過,羅馬的兵丁見了,就拉住這位名叫西門的漢子,代替耶穌揹著十字架,到了各各他山上。那地又叫骷髏地,因為那山的形狀,遠遠望去像死人的一個頭的骨頭。本來這塊地,阿拉伯人買去用來作墓地。因為這片地與耶穌受難有關,所以,用高價向阿拉伯人買回來,好讓朝聖的人,往那富有歷史意義的古蹟之處去默想、去瞻望、去憑吊。十八世紀的以撒•華特(ISSAC WATTES)曾經寫下一首動人的詩。其中有兩段: …… 試看其頭其足其手 慈愛憂愁和血並流 如此愛憂自古焉有 荊棘反成榮耀冕旒 宇宙萬有若歸我管 奉獻仍難償主恩眷 主愛如此超奇深厚 圖報必將身心全獻 不管人有無宗教經驗,讀到那麼熱情奔放的詩句,豈能無動於衷呢? 在耶路撒冷,短短的兩天之中,我去參觀了耶穌與門徒最後晚餐的那間大樓,也到「哭牆」去走了一趟。最難忘的是耶穌的空墳墓。 陵墓的發現是在一八六七年。二十五年之後,著名的康拉德•希克博士(DR.CONRAD SOCK)在巴勒斯坦探索基金會季刊上發表了一篇有關墳墓地的專文,並按照可靠的資料,繪成一個簡圖,一八九四年成立了墓園協會,總部設在倫敦。照著希克博士的簡圖,終於在那裡發現了墳墓。當我走進空墓穴時,內心充滿了無比的喜樂,以前在書本上,看到過空墓穴的照片,如今親眼看到、親自踏在那塊地方。同時,我也看見墓門上題著兩行字:HE IS NOT HERE,HE HAS RAISE.(他不在這裡,他已經復活了。)我站在裡面,看見在墓門外,要進來的看的朝聖者列隊等著。我就依依不捨的走出來了。墳墓本來是埋葬死人的地方,有什麼可留戀的呢?世界各地的人,擁來朝聖,當他們親眼看到空墳墓,他們在那裡站立片刻,都會覺得滿足,都會感到不虛此行。 墓陵如今猶如一個花園,來自美國各地的朝聖者最多。其他如澳洲、阿根廷、韓國、日本、英國、德國等地的一簇一簇,散佈在墓陵的園子裡,他們不但要看,而且也喜知道有關的歷史,帶領他們的導遊人員,就引經據典,講述給他們聽。在耶路撒冷作導遊,也成了專業人員。甚至一塊石頭的名字,他們也能回答。我隨著亞當(導遊的名字)暢遊聖地,所得到的知識,有些在書本上,從來我也沒有讀到過。同時,我也佩服以色列人做事認真,那種精神也深深的受到了感染,得到了教益! 那天,在墓陵地,驟雨把我們的衣服都淋濕了。我見在園內的朝聖者,仍然不減快樂。那天夕陽的光輝雖被黑雲遮住了,但是,在我心裡,耶路撒冷如詩如畫的光輝,並不遜色。回到旅館,仍然念念不忘那空墳墓! ****** 本專欄逢二、四更新,刊載俞敬群牧師作品《和諧之歌》。 俞敬群牧師:資深牧者,著名的華裔作家,於紐約曼哈頓牧會50多年;曾七次榮登世界名人錄(who's who in the world)殿堂。他一生出版過十一本書籍,其中《和諧之歌》為最滿意作品,該書被世界聞名的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所收錄。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