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改變,不一定意味著一個人已經悔改。壞人變好,未必可以說他已覺悟前非,這可能因為他好像一座死火山那樣,已經力不從心了。他變成好人,不等於說他已經信了主。悔改是基督教信仰的基石。使徒保羅從沒忘記他的過去,當他說 「忘記背後」(腓3:13)時,他指的是他的成就;聖靈從來沒容許保羅忘記他曾經是怎樣的人(參考林前15:9;弗3:8;提前1:13-15)。悔改的意思,是準確估量自己在神眼中的形象,並感到悔疚痛心,藉著救贖,我得以改邪而歸正。惟獨聖徒說得上已經真正悔改,那就是說,他之所以能夠改邪歸正,是因為心靈中得到新的感悟。任何認識自己的人,都知道自己不可能是聖潔的,所以,假如他真的變得聖潔,那必定因為神已將某種東西「運入」他心中。他如今「與神同在」,能夠開始結出「與悔改的心相稱」(徒26:20)的果子……
「現在親眼見你,」約伯說:「因此我厭惡自己,在塵土和爐灰中懊悔。」當我尊耶穌基督為王,我說的話,必定與以往的習慣背道而馳。我必徹底否認自己過去的習性,好像彼得否認主那麼徹底。
耶穌基督聲言能夠把一種簇新的性情——祂自己的性情,也就是聖靈——植入任何人的心裡,而且一旦如此,這個人的新性情必定昭然易見。然而,神兒子的性情,要進入我們的生命,別無他法,我們必須先悔改。
蒙允載自:《靈命的陶造──366日聖經默想》(Daily Thoughts for Disciples),章伯斯(Oswald Chambers)著,胡燕青譯,學生福音團契出版社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