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我和投資專家談到以前在中學任教時的體會,她煞有介事的說:「呂sir,你知道在學校裏,有哪一樣是浪費金錢的東西呢?」我還沒有回答她,她便急不及待的說:「是買教科書呀,呂sir,不是嗎?每年每一位學童動輒也要花上二千多元去買教科書,我們那麼喜歡看書的人,一年也不需要花這個金額去買書,大可以去圖書館借閱,也可以上網看,為何要花那麼多錢買呢?」我猛烈的點頭,非常贊同她的說話。她接著說:「你知道嗎?這買書錢對很多家庭也造成很沉重的負擔,一個小孩子就二千,每多一個孩子要買書就是二千又二千的計算,這真是巨額的投資,而這投資的回報更是低得可憐。」她再說下去時眼有淚光,「這不但花錢,更是奪去了很多人尊嚴。」「有那麼嚴重嗎?」「當然有啦,每一年到了暑假時,也有好幾位朋友找我,希望我可以借錢給他們的小孩子購買新書。我看到他們為了小孩子的緣故要放下自己尊嚴,為了購買教科書,竟然要不理自己的面子,看到朋友不好意思的樣子,我也覺得很難受。」
我補充說:「其實購買教科書若用得其所,那倒算是一種好的工具,但很多時是用家(學生)根本不珍惜而導致浪費,更浪費的是決定書單的校方,因為過去幾年在每一學年尾時,我也會到獲邀分享的學校的課室「參觀」一下,每一次我也看到很多還未用完的校簿、沒有用過或只做了一兩課的作業。」這次輪到投資專家極之同意,「我當然知道啦,我也見過親戚的仔女的作業或買的書是沒有用過的,你說不離譜嗎?」
各位老師、各位科主任,你們每一年開會時,必定要決定選哪一出版社的書來放入書單之中,大家可以三思而後行嗎?可以先考慮家長的購買力嗎?可以汲取過去的經驗,有哪些作業的使用率其實出奇的低呢?可以計算一下,你們白白浪費一本書,其實是浪費了多少錢嗎?我就見過一本價值80元的作業,整叠放在某中二課室的角落,全都是被塵封蓋著,只做了第一課。一班有35人,共浪費了2800元,若一級有五班,就浪費了14,000元。這除了浪費家長的血汗錢外,也不知道白白砍伐了多少棵樹,於心何忍呢?
呂宇俊 (呂sir)小檔案 呂sir童年時充滿埋怨,因為他的爸爸及祖父也是吸毒者,母親在他三歲時已改嫁另組家庭,他由祖母靠著綜緩金過活。他自己也曾誤入歧途,中二時加入黑社會,中五時更取得會考0分的成績。但上帝沒有離棄他,安排很多天使對他的扶助,他回到教會重拾書包發奮向學,重考會考考獲19分,更順利升讀香港浸會大學取得一級榮譽畢業,畢業後再到香港中大大學完成道學碩士(M. Div)課程。在2006年更獲得香港十大傑出青年的美譽。這幾年更主動推動通識教育及理財教育,協助無線電視、香港電台、《都市日報》推動通識教育,也協助保險公司推行理財教育,更是香港青年事務委員會委員。這四年分別到教會、學校、各類機構分享講座超過三千場。
(歡迎和呂Sir聯絡,電郵:principal@graceyard.edu.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