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耿明認為教會財務管理應以「穩健」為主調,因為若目標賺取長遠將影響教會的傳道工作。他指出一般教會主要收入來源自信徒奉獻及出租物業,認為在恒常支出以外剩餘現金除中短期的銀行存款外,可以作一些穩健的債券和股票投資等安排。
他又向教會獻策,認為總會可扮演中介角色,將各堂剩餘的現金集中起來,向銀行議得更高存款息率,無增加風險下增加堂會的回報。
土地和物業上的安排或可影響一間教會未來20至30年的硬件發展,他建議教會成立小組專責處理土地物業的使用、發展、重建或租售等事宜,並且要參考巿場價格以作審慎的考慮。
郭耿明又提醒教會,有關投資或產業買賣等重大事項最好交予專業人士及有相當資歷的教牧同工組成的小組討論通過,但教會最高的領袖則不宜參加,以免捲入錢銀的漩渦。但最高領袖可有隨時終止或解散小組的權力,以作制衡。
對於教會如何打理財務及作投資的選擇,鄭崇羔醫生亦給予不少詳細的建議。他認為教會最好要先有固定會址,又有一至兩年的流動現金儲備後,再選擇投資目標。他舉例如香港本地的藍籌股比海外或內地的股票風險更低,因它們受不明朗因素如不良借貸、國家政策改動等影響。
他又再強調教會切記要量入為出,只用多餘的錢投資在相對穩定安全的股票或基金上,並要根據市盈率、回報率及過往業績而善加選擇。他提醒教會應要作謹慎理財的管家,成為善用恩賜的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