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徒赚多奉献少 差传经费惟有另觅出路

香港经差会差出的宣教士人数约为354人,按香港千多间堂会的比例算来,平均每2家堂会支持一名宣教士,相信宣教士募集经费不难。 但近期一个数据令人忧心:"The 21st century world网站提供的数据,全球基督徒每年的收入是15,198亿美元,奉献给教会的金额是108亿美元,占全球基督徒收入的0.71%,奉献给差传的是15亿美元,约占全球基督徒收入的0.098%。"最近一期《往普天下去》中,香港差传事工联会研究及出版主任熊黄惠玲在"钱从哪里来?--浅论差传经费"一文中表示,差传事工所得的奉献越少,差传事工要筹得经费需要另觅出路。 熊黄惠玲表示,差传经费多寡往往取决于信徒的宣教心。她认为21世纪的信徒比18、19世纪赚钱更多,但对差传事工的支持却可谓"相当少"。19世纪的宣教时代,欧洲宣教士在世界各地建学校、医院、救灾扶贫所需经费庞大,但神的子民在后方祷告及奉献支持以致不缺;南韩在98年金融风暴、失业严重时期至00年间,宣教士人数不但没有减少,更有36.2%增幅,信徒热情支持,令宣教事工未受经济危机影响。 在这环境下,宣教事工的出路在哪里呢﹖她引述了中国内地会创办人戴德生的名言:"按照神的方式来做神的工作,断然不会缺乏神的供应。""最重要的是单单藉著向神祷告,来感动人、推动人。"她举例中国内地会在大陆宣教140多年来从未公开筹募经费,表示在过去宣教士的经历中,"信心"往往是宣教经费来源的恒常答案。 此外从商亦是宣教策略的一个选择,早于19世纪开始,不少宣教士不单将福音带到工场,更往往透过商业方式改善当地人的生活。熊黄惠玲提到04年的洛桑会议座谈会上亦提及"从经商寻找宣教机会"的理念,提倡宣教士可赚取金钱支持宣教经费的做法,甚至藉改善当地人生活以建立传福音的平台。 文中总结,差传经费不单从乐捐的信徒而来,也从宣教士信心等候及商机而来。熊黄惠玲认为尽管宣教经费来自有方,但她依然相信筹集差传经费是宣教士锻炼信心的机会,并对工场的事奉必然大有禆益。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