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威克理夫招募與聖經翻譯有關的人材,並動員本地教會信徒參與聖經翻譯差傳工作,包括聖經翻譯、釋經研究、識字教育、行政、人事、財務等。過去廿多年來,香港威克里夫合作的本地堂會中,宣道浸信會派出了一個家庭及一位姊妹參與聖經翻譯工作十多年之久。
宣浸教會鄭澤賢傳道接受香港威克里夫訪問,分享了教會參與宣教經驗及考量。
宣浸2005年時,有信徒ST將聖經翻譯的異象帶到教會,得到教會支持,並為他們舉辦禱告會尋求印證。後ST受差到非洲進行聖經翻譯,多年以來一直與教會緊密聯繫,包括寫「家書」及定期回港述職,具體報告生活及工作狀況、工場困難、工作進度及未來計劃等。而教會及信徒亦以禱告、關顧及生活方面作出支援。
鄭澤賢傳道指出,教會在宣教上的角色就像培訓中心及支援基地,培育有宣教心志的信徒,並在禱告及資源上提供支持。他認為要推動信徒支援宣教士關鍵在於保持與宣教士的聯繫。他以「跳探戈」形容教會與宣教士關係:「要雙方配合︳無論向前或向後,大家要步伐一致。」
聖經翻譯的工場都在地球的另一方,教會在關顧上往往遇到情況及困難。例如ST一家的非洲工場的位置偏遠,要探訪他們在申辦簽證、買機票等事情配合不易。又如另一姊妹譯思聆常往其他國家跑,探訪亦難以成行。另一方面,工場網絡技術往往不如香港這類國家,通訊上加添阻礙,宣教士遇上事故時教會要掌握他們的情況便不大容易,需要加以體諒並以信心交託上帝。
培養宣教的教會
不少教會願意履行大使命,但實踐時又會發現信徒熱心不足,難以成事。浸宣是如何點燃信徒支持宣教呢﹖鄭澤賢傳道認為教導是最重要的一環,他們會通過講壇宣講差傳使命及耶穌的心腸,也信徒認識其他民族或文化,了解其他族群的需要,從而喚醒會眾回應大使命的呼召,培養信徒的宣教心,而且這需要長時間的培養才能看到果效。
實際方面,他們會透過講道、圖像、影片、神學分析、宣教士分享等等,讓信徒看到廣大禾場的需要。而牧者亦會作榜樣參與宣教,或探訪工場,讓信徒能跟隨及回應。
他認為除了喚醒信徒外,教牧自身的領受、教會執事的看法及與差會的合作都是 很關鍵的元素。他特別提到差會能藉探訪教會、飯聚、講道等大大加強教會信徒的宣教意識。
鄭澤賢傳道最後說:「其實宣教是人人都要參與的,如果教會群體有這樣的眼界,可以發揮很大的力量,這也就是履行大使命的教會。由個人關始,一個人把異象帶回來,與人分享後,更多人願意回應,就像一堆火炭互相點燃,愈發興旺,愈發明白和活出神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