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中国冬至:周朝定元旦 秦汉定假期
冬至时间在农历没有固定日子,所以被称为"活节",中国传统阴阳五行理论中,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因此古人认为由冬至开始,天地阳气就会逐渐增强,成为一个循环的开始。
中国古代周朝将冬至定为元旦,庆贺新的一年开始,也是民间喜庆热闹的日子,周朝天子对冬至极为重视,在这日拜祭苍天祈求得到保佑,国运延续。周朝以后的秦汉定这一日为假期,塞外守军也可以放假,就算两军交战两国在冬至也会休战一天,可见中国古人对冬至的重视。
第一世纪欧洲冬至:迎接圣诞节
在西方基督教国家,冬至被视为庆祝耶稣基督降生圣诞节的前奏,美国福音路德教会的和平之君教堂(Prince of Peace Lutheran Church)桑迪牧师(Sandy Rothschiller)在教会网页分享冬至与基督教的关系。
桑迪指,12月21日冬至白昼开始变长,几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地的人们在这天庆祝,用盛宴、篝火 、野餐、传统歌舞迎接节日,虽然庆祝活动与基督教无关,但基督教也有一套庆祝冬至的活动。
始于欧洲基督化时期开始有了冬至的观念,在第一世纪基督教庆祝耶稣基督诞生,将12月24日至25日定为圣诞节,基督教早期这两天是罗马异教神索尔(Sol Invictus)的生日,被视为真正的太阳神,人们膜拜象征光明的神祗。
圣诞节在这日子成为了基督教传统,即是耶稣基督的生日,象征光明回归,创造生命的上帝有著无限的力量。冬至就在圣诞节的前夕,两个节日有著强烈的基督教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