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志良引用使徒保羅「不在基督名已傳揚之地傳福音」的原則,指出此策略旨在避免重複建造他人根基,而是將資源投入未聞福音的群體。他坦言此原則在香港等福音成熟地區難以完全適用,但在柬埔寨等宣教工場仍具重要意義。他分析,柬埔寨自1979年脫離赤柬政權後,45年來雖有多國差會投入高棉族(佔人口95%)的福音工作,但境內尚有20個少數族裔因居住距離首都偏遠山區,長期缺乏福音資源,很多福音未得之民。
散聚宣教學的實踐
為回應此缺口,劉牧師運用了「散聚宣教學」策略,把握人口流動的機會,透過首都金邊的人口流動機會接觸少數族裔青年。
2023年9月,他於當地建立大學生教會並附設宿舍,招募7名遊蕩基督徒大學生及聘請一名當地傳道人,目標展一間重視實踐宣教使命的教會,並鼓勵他們承擔向這20個少數未得部族宣教的使命。宿舍致力招募少數族裔中的未信青年人入住,他們多是學業成績優良、卻因家庭貧窮難以承擔學費及金邊首都的高昂生活費而被逼放棄學業,有的白天上班晚上到大學讀夜校,卻因身體疲倦以致學習表現欠佳。宿舍由此向他們提供住宿、學費及生活費,使其能專注學業並接受聖經教導,漸漸明白聖經而信主。
這些青年學生四年間受教導作主門徒後,便能把福音帶到職場和社區,也帶回他們少數族裔的家鄉。目前25名宿生中半數來自Prow、Jarai及Pnong三個少數部族,計劃逐步擴展至全數20個族裔。
跨族裔門訓模式
劉志良說明,除了提供真理培訓,也會帶領他們探訪貧民窟傳福音、開設補習班協助貧困家庭的孩子,訓練他們回饋社會。此模式不僅助學生完成學業,更培養其傳福音能力,將福音帶回部落。
他指出此舉等於以一個宿舍宣教事工之力服侍四個部族,有望讓福音得以在柬埔寨早日遍傳。此策略讓流動者成為福音橋梁,亦能訓練青年回饋社會,形成持續性影響。他為此見證神的賜福,並呼籲信徒思考如何「智慧應變」於自身工場。
劉牧師以禱告求神激勵信徒「不消滅聖靈感動」,以信心實踐宣教使命,提醒宣教需兼顧原則與策略調整,順服與創意並行,擴展福音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