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强调维护家庭价值不是对抗同性恋运动的工具,就是教会在倡导家庭价值和家庭责任时,目的不是跟"同性运动"开战,正如"基督教的创造论不是为了和进化论骂战"一样。
"家书"全文如下:
「Johnson,
布里斯本的天气如何?昨晚看电视天气报告,布里斯本的气温是14至25度,真的很舒服啊。你们的高温刚好是香港的低温,香港已经进入夏天了。
这一年是你在澳洲读大学最后一年,最近功课如何?澳洲又有甚么大新闻呢?你告诉我在网上看到上个星期日香港有基督徒大游行,好多网民话这次游行是针对同性婚姻和性倾向歧视立法,你问我点解香港的教会咁针对同性恋者,维护一男一女一夫一妻的传统家庭价值,又是不是一定要针对同性恋和同性平权。
首先想简单分享一下我对大游行的理解。那次游行的主题是"爱爸妈,爱我家",原本是为了响应联合国国际家庭日,有九十多个宗教及社福团体支持。以我所知,主办团体是诚心诚意希望今次活动是在目前离婚率飚升、家庭关系崩解、家人关系不和的社会氛围下,鼓励市民孝爱父母和关爱家人,而大会列出的十四句口号,都是正面谈及家庭的价值和对父母家人应有的态度。
坦白讲,个别宗教或社会团体对"同性恋"、"同性婚姻"以及"性倾向歧视立法"有异议,完全不出为奇;事实上在一个多元的社会,对不同议题有不同意见是绝对正常的。不过有一点我都想强调,就是教会在倡导家庭价值和家庭责任的同时,千万不要误以为倡导之目的是跟"同性运动"开战,正如基督教的创造论不是为了和进化论骂战。Johnson,我们必须对自己的婚姻和家庭有信心,并且以爱和忠贞去维系,真正摧毁婚姻和家庭的是我们自己的软弱和失职。所谓"物先腐然后虫生",我们首先是巩固自己,建立自己,才可以面对任何诱惑和挑战。而作为基督宗教的信徒,亦不要以维护家庭价值看为对抗同性运动的工具,两者是截然不同。
究竟基督教是如何看待家庭呢?按照基督宗教的传统,造物主创造人类,是造男造女,大公教会相信男女相爱相亲结婚建立家庭,是社会的主流,亦都符合造物者的心意。只是在主流之外,社会亦有少数不同性倾向以至跨性别人士,他们未能够好似我们一样组织一男一女一夫一妻的家庭,我很希望我们能够多尝试明白他们的痛苦,体会他们的挣扎,了解他们的困惑。
Johnson,我们无错是相信婚姻在人类历史出现是为一男一女的,婚姻亦是为了繁衍后代,令人类一代一代的承传下去。但我们亦要明白和尊重世上有少数不能和异性结合的人,但他们同样向往和追求有家可归,有家可属的幸福。记得圣经记载耶稣有一次讲及父母和兄弟姊妹的时候,曾经说过以下一句说话:"谁是我的母亲,谁是我的弟兄。看呀,凡遵行神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兄弟姊妹和母亲了。"耶稣看到在血缘家庭之外,人仍然需要家庭的爱和归属感。所以家庭的定义是很濶的,这是耶稣的观点。
Johnson,或者我们在坚守原则、传统和信念的同时,学习一下对跟自已不同性倾向的人士多一点想像力,对自己一直奉行的信念多一点信心。其实香港社会包括教会,都应该谦卑开放地去探索一下可以为不同需要和倾向的人,预备多些怎样的选择和可能性,期待在这个大前提下,彼此之间有多一些交流和对话。
你的看法如何?也许年青人会有比较新鲜的观点,爸爸好乐意聆听。
你的爸爸 2014年5月24日」
(家书由香港电台发出,题为"香港基督教循道卫理联合教会副会长吴思源──维护家庭价值不是对抗同性运动的工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