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秉誠博士主講「科學與信仰佈道會」

馮秉誠博士主講「科學與信仰佈道會」
馮秉誠博士7月14日在香港浸會大學分享自己的信主見證。
馮秉誠博士主講「科學與信仰佈道會」
「科學與信仰佈道會」將繼續在未來兩天於各大學校園舉辦佈道會。(圖:本報記者)
由九龍城浸信會舉辦的一系列「科學與信仰佈道會」,從7月13日開始到16日,一連幾天在香港科技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邀請馮秉誠博士主講,向各大學從內地來的教職員以及學生佈道。作為一個深受多年無神論教育影響的科學家,究竟他是如何放下理性的思考而立志成為全職事奉的傳道人呢?

在7月14日的佈道會中,馮博士分享了自己的信主見證。1982年,馮博士從北京赴美攻讀生物學博士學位,在那裡曾有牧者向他傳福音。那時,他自以為一個科學工作者,理應堅持無神論,因而與他們激烈爭辯。

到1991年上半年,他在俄亥俄大學的研究工作告一段落,開始找新工作。那時在美國找工作比較困難,恰在此時,在大學的中文查經班邀請他和妻子參加,弟兄姊妹為他找工作的事情禱告。到第二天開車去面試的途中,突然滿目金光閃耀,陽光灑在路上。這場面正好與前一天弟兄姊妹在他家中禱告時說的話一樣。結果面試很成功,可是馮博士並未因這次的經歷信主。

他說,像他這樣一個在國內受過高等教育,又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的人,認為信上帝只是一種迷信;加上文革的經歷讓他視宗教為苦難者的拐杖,以自己為自然科學者而自豪和驕傲。可是神並沒有放棄他,馮博士說:「當我們尋求神的時候,很需要謙卑和開放的態度。」後來神藉著很多福音性書籍,讓他明白信心是一切知識的基礎。他說:「信道是從聽道來的,聽道是從基督的話來的。」

終於有一天,他完全超越了過去的偏見,超越了在科學知識上的局限,聖經的真理照亮了他的內心,讓他謙卑地歸伏在耶穌的腳前。

接下來在Q&A的環節,有人問及如果信耶穌不能解決他們生活上的困難,那為什麼還要信。馮博士回答說,「基督徒有責任好好的傳福音,信仰是先要明白我們每個人都是罪人,靠著法律、靠著行為是不能拯救自己,最重要的是把人帶到十字架的面前。」

最後他說,我們的國家一定要敬畏神,靠著政治或者科學,是解決不到罪的問題。唯有整個民族都認識神,才能看到希望。

「科學與信仰佈道會」將會在7月15日至16日在理工大學、九龍城浸信會舉行其他場次,詳情可參考城浸網站

馮秉誠博士簡介: 馮秉誠博士畢業於北京大學生物系,1978年入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學習,1981年獲碩士學位,1982年赴美,1987年獲Michigan州立大學博士學位。先後在俄亥俄大學(Ohio University) 和西方儲備大學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工作。1993年後,在威斯康辛醫學院從事醫學基礎研究工作。作者長期崇尚無神論和個人奮鬥,在神的大愛感召下,逐漸認識了基督教信仰是客觀真理,遂決志信主。1992年復活節受浸,1997年蒙召專職傳道,2001年從美國海外神學院畢業。現為中國基督徒作家基金會專業作家和威斯康辛州米城中華基督教會差傳牧師。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