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6月4日出生,William自少便引人注目。"哇,你是六四大人物呢﹗""89年曾发生惊天动地的惨剧,你知道吗﹖"他的生日不时换来特别的反应。但是家人、教会导师、传道人都避谈政治,绝口不提六四,令他满腔疑问。
直至04年,沙士疫潮刚退、董建华施政劣评如潮,港人满脸愁容。在风雨飘遥的政治气候下,他开始探索生命、真理、公义。没想到睡房里的一盒录影带,竟将他的生命与历史长河的"六四"结连起来。"想不到哥哥将六四的新闻报道辑录下来,并且珍藏著相关剪报。"看著一幕幕惊心动魄、惨不忍睹的片段,他茫然自失……
中学生涯荏苒而过,William顺利升读大学。与生俱来的六四种子就在肥沃的学术土壤中茁壮成公义树。每年五至六月,学生会月刊都以"悼念六四"为封面专题,民主墙亦张贴著"平反六四"的标语。而大专团契的社关组、查经班等,更让他开始以福音角度探讨时政,并推动他与一众团友在08年开始结伴到维园纪念六四,气氛令他深深动容。
自此,他每年都风雨不改地到维园"庆生"。"89年,祖国的大学精英不惜牺牲性命,对极权政府表达诉求,他们的公义凌驾我的快乐﹗"
未值得被宽恕,却仍要怜悯
毕业后,William继续以基督公义的视野观察时政。对于中共政府至今仍未承认屠城过犯,他引用阿摩司书5﹕24说﹕"『唯愿公平如大水滚滚,使公义如江河滔滔。』倘若没有公义,又怎样谈得上宽恕呢﹖"他虽然认为中共的态度暂未值得被宽恕,却仍要怜悯﹕"我怜悯中共,因为他们至今仍不知道当年的行径是错误的。"
谈到最后,William提及身边一些人对六四能得到平反感到绝望,但仍然会将公义与怜悯的精神传承给儿女。他认为教会亦然,即使在政治上选择中立的立场,亦应该将社关意识传承给信徒。"倘若牧者对时政避而不谈,信徒又怎会明白本著基督公义回应社会是何等重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