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治绝望最好的良方 編輯室(美國) 2011年3月11日星期五 上午10:30 作者:俞敬群牧师 齐克果是丹麦的一位哲学家。他大学毕业论文是以苏格拉底的"讽刺"为题而写成,所以有人称他为丹麦的苏格拉底。他生在十九世纪(1813-1855),那时代流行"时代至上、 群体至上"的思潮;个人往往淹没在集团之内。人人甘愿躲避于"群体"、"时代"与"世俗"之中,成为一种风尚。 齐克果的哲学命题是"我在"才有"我思",与笛卡尔哲学所持的基本命题"我思故我在"不同,他的哲学思想强调个人的重要性。正如今日有人喜欢人称他为"小李"、"小张 ",或美国社会喜欢人称他"约翰"、"彼得"一样,齐克果是今日存在主义的鼻祖,欧、美各地都受到他思想的影响。 在《齐克果的人生哲学》一书中,有一章题为:"致死的疾病"。日本的齐藤信治把它译成日文,自1938年至1958年间,总共发行26版之多,可见读者喜爱的程度。 什么是致死的疾病呢?他说:"致死的病乃是绝望"。他又说:"…世上没有一个人是健康的人;同样我们也可以说,世上没有一个人,不曾在灵性深处陷入绝望之中……。世上 从古至今,未能有一个人不害绝望的病。" 虽然齐克果是当时一个反潮流的哲学家,但是,无可否认的,他在大学时代,也深受黑格尔主义影响,黑格尔主张"大理性"的形而上学,即认为绝对精神为客观存在的真理,齐 克果则以纯粹主观性为真理。他的哲学虽然强调"单独个人",却又与后来尼采的超人哲学大有分别。尼采著重人的意志,并强烈反对谦卑,甚至称基督教所持的是奴隶道德。齐 氏则采取希腊和希伯来两个民族哲学中最好的结晶,开创了存在主义的先河。在他所写的书中,有一章他引用了圣经:"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 。"(太11:28) 他以这段经文阐述人任何的劳苦、绝望、痛苦…只要有信心,来到主耶稣的面前,心灵绝望就可以脱落,并在主耶稣的爱中得到安息。 回忆在我传道的经历中,曾经遇到一位中学教书的女老师,她因为儿子考不上理想的中学而灰心绝望,以至精神崩溃,住进了精神病院。这真是一个可悲的后果。一天,我到那医 院去探望她。当我进到医院,听到那里有人尖叫的声音,真是令人胆颤心惊。哪天,我无法与她谈话,在无可奈何之中,我站在离她约有十尺的病房外,向她大喊说:"耶稣说, 『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于是,我就离开。回家后常常为她祷告。大约过了一个多月,这位女老师就顺利出院。神的话语在她身上发生了作用,医治了她的绝 望病。这件往事,也使我深深感到神的话真是没有一句不带著能力的。 齐氏还警告人说:"骄傲会杀他的主人",他也劝人,千万不要去作"卖裤子买假发"那种玩弄聪明的事。他所论使人致死的疾病——绝望,你在人生的道路上,在学业上、爱情 上、经济上…有遭受了失败,陷入四面楚歌的窘境吗?快快将"绝望"扔在河中,仰望耶稣,拥抱新希望。 这样看来,齐氏所指出的解决方法,对徘徊在哲学思潮、迷失的人而言,确实是一个最好的良方! (作者为本报专栏作家)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