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下美国潮流和白宫主导的方向,令不少有识之士忧心忡忡。他们担忧的,不仅是经济衰落的问题,更是美国是否已步入历史上列强的后尘,正从巅峰走向下坡,甚至即将一蹶不振。
2013年2月7日 国家早祷告会,受邀的来宾中,卡森医师( Benjamin Carson )27分钟的发言博得满堂掌声,甚至会后有人提出"卡森选总统"的呼声。
这篇演讲的主要内容,其实已经在2012年他的畅销书中发表:《美国之美:重新发现这国家伟大的根源》( America the Beautiful: Rediscovering What Made This Nation Great )。卡森在序言中指出,历史上诸多强国在开始衰落之时,都出现雷同的光景:重视运动和娱乐、追求有钱有势的生活、政治贪腐、道德失去准则;而美国现今的社会也是如此,岂不令人心生警惕?
卡森现年61岁,在约翰霍普金斯医疗学院担任小儿神经外科主任。他曾率领团队完成分割脑部连体婴的艰难手术;2008年获布希总统颁赠美国平民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他的故事曾于2009年被拍成电影"灵敏的手"( Gifted Hands )。
这位出身卑微的黑人医师,反观自己的一生,知道他之所以能有今日的成就,实与美国宝贵的立国精神有不可分割的关系。眼看时下潮流背道而驰,他十分担心,因此著书,提出自身的实例与各项佐证,呼吁美国民众,重新将国家的方向扳正,回归使美国伟大的价值观。
传奇的成者
卡森从小由单亲妈妈抚养长大,生长在底特律市中心的贫民区,父母离异后一度搬到波士顿投靠亲戚,后来又迁回底特律。当时他的成绩在全班垫底,他也以为自己资质愚鲁。
然而他的母亲对生活坚毅不拔,对他也充满信心。虽然打著三份工养家,每天筋疲力竭,没有时间照顾两个调皮的男孩,又几乎不识字,可是她却不断向神祷告,求神赐下智慧和恩典。后来她想到一个办法,关掉家中电视,带孩子到图书馆,坚持要他们每周借两本书,写心得交给她。卡森起初不服,但不久就被书的世界吸引,成绩也蒸蒸日上。小学毕业,他名列前茅。
民权运动逐渐改变了美国社会种族歧视的面貌,但卡森在成长时期,仍常因是黑人而遭鄙夷。在贫民区成长的黑人容易学坏,他的表兄弟有好几位年轻时就入狱,甚至被警察击毙。初中时,他是班上唯一的黑人,有位老师因为不能接受成绩最优秀的竟然是他,气得处罚所有的白人学生。然而,卡森也遇到过不看外貌、只看表现的师长,并得到他们的鼓励。到了高中他才明白,肤色无关紧要,内心和思想才重要。后来他给病人进行脑部手术,打开头赶帕搳A人人都一样。
信仰对卡森而言非常真实。小时候他的脾气不好,很容易被激怒。一天,一个同学跟在身后嘲笑他,他气起来,拿出小刀向同学刺下去,同学倒在地上,刀子竟然断了,原来刺到皮带扣环。他被自己的举动吓到,拔腿跑回家中,躲进浴室,锁上门,一直发抖。刚好浴室有本圣经,他拿起来读,翻到箴言的话。他一直祷告,向神认罪,并承诺要倚靠祂,不再犯罪。
作医生一直是卡森的志愿。他高中毕业,拿奖学金进了耶鲁大学,委实有些得意。第一年,他以为只要轻松应付便可过关,但是期中考却考得非常糟。学校辅导告诉他,除非期末考满分,否则不可能进医学院。他再度向神悔改,考前彻夜苦读,累到趴在桌上睡著了,作了一个梦,清楚看到有一个人在黑板上写一道题目,他没想到,考试时卷子上正有那一题。那次考试成了他一生的转捩点。
在前程方面,他曾藉著祷告作出选择,放弃到德州开诊所的机会,留在当时薪资较低的医学院。因著在这所教学医院任职,以后他有机会与全世界顶尖的医师交流,成为国际瞩目的杰出人士。
综观自己的一生,卡森认为,他的成就并不是单凭自己的努力而来,大环境的因素有决定性的影响。美国先民的圣经信仰、立国时追求的自由平等、重视教育的传统等,都是他迈上成之路的因素,也是美国之美的所在。然而现今美国的文化主流却有扬弃这些要素的趋势,令他扼腕,并觉得自己必须站出来,呼吁民众力挽狂澜。
保障自由平等
美国在相当短的历史里,改变了人类在地球上的经验。她是史上第一个以"民有、民治、民享"( of, by and for the people )为建国异象的国家。意思是,对于人民的福祉,个人、家庭、社团都有责任,不是只倚赖政府。
在这个以民为主的国家,个人拥有极大的自由。对愿意努力的人而言,这是难以形容的福气。自由的氛围营造了勤劳的态度与创新的动机。而在信仰的薰陶下,美国百姓乐意关怀邻舍,济助不幸者,且有社团意识,对他人的需要有责任感,造成欣欣向荣的社会。
然而,今天却有一股强调"政治上正确"( political correctness )的潮流,倡导国民的言论与思想当趋于一致。倡导者把道德与"政治上正确"划上等号,倘若有人的看法或作法不符合"政治上正确"的立场,便会受到他们的攻击。卡森提到一个例子。有些学校悬挂他提倡的标语: THINK BIG ,来鼓励学生, 1 但 几年前有律师来找他们夫妇,说这标语不能挂在公立学校,因为其中的G代表神( God ),违反政教分离。恰巧他隔周到最高法院去领"杰弗逊奖",趁机咨询其中一位大法官,她则说,这标语绝不违宪。
卡森认为,自由思想与言论是美国主要的信条之一,如果被推崇政治上正确的人士推翻,美国的建国元老在坟墓里都会不安。在美国社会,应当强调的是合乎逻辑,而不是合乎政治。对于任何持不同意见的人,社会都应当尊重、善待;而政府的路线并不一定符合大众的心意。
殖民时代的例子可以作为说明。十八世纪的美洲,因著英国政府的重税、严律,加上殖民地百姓在议会里缺乏代表,终于出现抗争,且愈演愈烈,最后变成独立运动。1773年12月间,一些因茶税而愤愤不平的民众,假扮成原住民,登上波士顿港的英国船,把所有的茶叶都丢到港中。这便是著名的波士顿茶党( Tea Party )事件。
2009年2月19日 ,CNBC电视台的商业新闻编辑桑特立( Rick Santelli )在节目中抨击政府融资给"溺水房贷"( underwater mortgage ),呼吁再发起一次"茶党事件",鼓吹商人把房贷的所有衍生产品收集起来,丢到芝加哥河,以抗议用纳税人的钱来大量灌注。之后,媒体戏称对政府措施不满的民众为"茶党",近年来却变成这些人的正式称号。
美国的政治制度与圣经的信仰关系密切。选举制度源于人人在神面前平等的观念;"三权分立"的独特政治体系,则是因承认人皆有罪,需要制衡。这种政治运作可以保障"民有、民治",进而达到"民享"的理想。然而,卡森指出,现今却出现另一个操纵政府的势力──利益团体。议员往往为了赢得连任而巴结有钱人,不再是人民的代表,倒成了利益团体的代言人。这一新的运作结构可能造成"特权阶级"的出现,违背美国建国的理想。
美国人往往愿意用很大的力气去保护极小的法律权利,但另一方面,当下有些人却透过"政治上正确"的势力,对言论作出极大的社会性限制。卡森问道,美国大众是否还要继续低声下气的向这些人臣服,却没有看出自己的自由正一点一点地遭剥夺?
回归高举神的传统
《美国之美》有一章名为"我们是犹太-基督教国家吗?"奥巴马总统就任后曾刻意声明,美国不是基督教国家,卡森显然有意让人重新思考这说法。
他沈痛地提到一次切身的经验。1999年,由于科罗拉多州的科伦拜高中曾发生枪击悲剧,他的一位朋友在该校设立奖项,鼓励有美德与善行的学生,他受邀在典礼中演讲。上台之前,一位学校职员提醒他,请不要提到神或耶稣基督,令他相当错愕。但他在结论中仍然讲到神与美国建国的敬虔原则。群众报以热烈的掌声,使他知道他不隐瞒自己的信仰、举出社会蒙福与信仰的关系,是正确的。
当今美国"政治上正确"的作法,就是在公开场所忌讳提到神,更不要提耶稣是救主。不少基督徒为了怕得罪其他宗教人士,不敢公开自己的信仰。卡森十分不以为然。美国的建国元老大多都是敬畏神的人,他们为美国勾勒的蓝图,完全是依据圣经的原则。
虽然美国的国民来自各种背景和文化,但是移民来的人都想追求自由。宗教自由则是最根本的信条。开国元老完全没有将宗教摒弃于公众事务的想法。美国历史上每逢遇到危机,总统都会设"国家祈祷日",请所有百姓一起向神寻求恩典。美国宪法主张"政教分离",乃是要杜绝欧洲以教领政的弊端,绝不是要禁止在公众场合高举神的名。
事实上,美国的格言、歌曲、国家文件、纪念碑、建筑物,都显示这个国家敬畏神的传统。这是使美国与世界各国有别的特色。美国有讲究道德伦理的民风,因为建国原则所依据的圣经,是那位既公义又正直的神所启示的。金钱是财富与权力的代表,而美国先民把"我们信靠神"印在钞票和硬币上,向全世界宣称,他们信靠的不是钱,而是神。在人道援助上,美国总是排名第一。
卡森呼吁,当"政治上正确"的势力要把神推出美国人的生活,属神的人必须勇敢站出来抵抗。不是报复,或像对方一样采取不容忍的态度,乃是不容许他们将不敬虔的信念强加在自己身上。
修正教育路线
在底特律读高中时,卡森亲身经历同学难以管教、让老师难堪又难过的事实。然而在母亲的敦促下,他充分利用了美国的教育资源,使自己成为有用的人,回馈世界。因此他非常重视教育的效。
他发现,美国先民极强调教育,甚至二年级学生的嬝盂P写作能力已经很强;中学毕业考的题目程度也相当深。然而到二十世纪中叶,美国的教育显然出现问题。六十年代公立学校的祷告被禁之后,学生的成绩和品德也随之下降。甚至在国际上,美国学校的成绩也出现吊车尾的现象。
教育的失败很可能至终会导致美国的衰落。忧心的卡森不仅常提出如何改进教育的建言,他们夫妇也尽一己之力,成立"卡森学者基金"。他发现,在中学里被推崇、拥光环的,往往是体育选手,喜欢读书的学生反而被讥为"书呆子",所以他设立奖学金,颁给四至十一年级成绩优秀、有关怀情操的学生,每年为他们办盛大的表扬宴会,颁发奖状、奖牌,等他们上大学时,便可领取奖学金。目前"卡森学者"已有五千多位。
慎思经济走向
美国经济下滑是无可讳言的事实。国家严重负债,不知道还债的钱从何而来。民主与共和两大政党虽然经济路线不同,但无论哪一个政党执政,都逐渐走上扩大政府与增加权力的路。严重的国家财务危机,足可使国家垮掉,完全毁掉现有的生活。但可惜的是,许多人却仍只关注自己是否会失去政府补贴。
美国的经济一向以资本主义为导向,财产私有,个人与财团有权自作决定,在自由市场中凭本事竞争。然而近年来因为经济不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利弊引发激烈的辩论。倡导社会主义的人想在美国进行彻底的改变,由政府来掌控国家的经济。
卡森访问古巴的经验却让他发现,在这个严格执行社会主义的国家,虽然基本民生有所保障,但大多数人却不快乐,他们更向往拥有自由和机会。许多人宁可在自由的环境中奋斗,展现一己之长,得到相应的报酬,由此而获得生活的保障,也不愿靠著政府的配额过日子。
2010年,希腊和爱尔兰政府濒临破产,无法继续支付社会福利。这类例子让人担心,倘若经济由政府一把抓,公家的计划一直膨胀,最终可能毁了自己。卡森强调,恰当的经济走向必须要维持自由的精神。美国人素来讲求个人性与企业性,因此,社会主义化有违美国人的特色。然而对于失败者或被解雇的人,政府和社会也应提供缓冲,藉短期的照顾和就业训练,让他们能够重新出发,再去寻找机会。
美国的经济路线可以汲取社会主义的优点,例如,为每个公民提供基本健保。其实,现今的社安基金、医疗公保、医疗补助、食物券等,都是以造福全民为考量的社会制度,但是其开销必须控制。社会的总体目标应该是自给自足。卡森呼吁读者,坚定抗拒政府的超支和对税金的胃口;人民要提醒政府,美国宪法对它在百姓生活中的角色有清楚的定义和限制。这样,美国政府就有机会从错误中学习,再度为百姓谋福。
挺身而出的呼召
卡森在成长过程中,常听到周围的人埋怨生活贫穷,但当他访问印度、埃及、非洲等地后,让他对贫穷有了新的看法。世界上有数亿人每天生活费在美金两元以下。美国许多穷人,在其他国家里会被视为相当富裕。
美国没有既定的社会阶级,因此一个人可以脱离贫困。这种自由何其可贵。今天,美国已是多元化社会,种族身份不太重要。美国的种族可能是全世界最多元的,这是一项优势,因为每一个种族都可提供其优点,强化这个国家。
环视世界,尤其是时下的中东,政治动荡不安,充满暴力。然而,2008年美国政治方向转了大弯,却没有开一发子弹或抓一名人犯。公平的选举制度让美国政府具充分的代表性。倘若所有公民都认真投票,花言巧语的政客就不太可能得逞。
卡森再三强调,由于在美国享受到丰富的自由,他才得以发挥自己的潜能。任何人在美国都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是美国最伟大的地方。如果看见周围出现侵犯自由的现象,却没有人有勇气站出来,为自己所看重的价值说话,结局将很可悲。当年大部分德国人不同意希特勒的想法,但所有人都沉默不言,以致出现了历史惨剧。
敬畏神的人固然要有包容性,但若要我们改变生活来迁就所有的人,不单不实际,也对现有的文化不公平。卡森警告说,我们必须肯定自己的价值,以确保得到公平的待遇。否则,"政治上正确"的力量会逐渐模糊"包容"与"接纳"的界线,最后我们会对自己是什么人、代表什么,都弄不清了。
在卡森所住的马利兰州小镇,人人互相打招呼,不管认识与否。美国社会过去重视邻舍关系,但现在已经大不如前。在大都市里,人与人形同陌路;新闻评论家、政治人士对意见不同者加以抹黑,早已司空惯见。美国本来应该愈来愈文明,但却反而开倒车,让人难过。下一代会霸凌、说脏话,能怪谁?
许多民调显示,为数不少的美国人认为目前国家的路线有错误。卡森鼓励读者,不要气馁,只要真正信靠神,祂必站在我们这一边。终极而言,美国的权力仍在人民手上,人民可以让自己不喜欢的政治人物下台,也可以用种种方式来影响媒体。因此,当基督徒的生活模式在美国遭到威胁时,我们不要保持缄默。如果美国信众能用逻辑来解决问题,加上敬虔的原则──爱同胞、关怀邻舍、发挥天赋才能,美国不仅能继续成为强大的国家,还能确保她一直是个"蒙神眷顾的不可分割之国,人人享有自由与公平"。
注 : 1. THINK BIG 原是卡森的一本书名。这几个字母代表的意义如下: T-Talent, H-Honesty, I-Insight, N-Nice, K-Knowledge, B-Books, I-In-depth learning, G-God.
本文源自《恩福杂志》,题目略有改动,经刊主蒙允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