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达基金陈念聪:灭贫要从"心灵转化"出发

施达基金陈念聪:灭贫要从「心灵转化」出发
埃塞俄比亚儿一位受助儿童,在家里的墙上画上"Jesus is Lord"。(图:施达基金)
贫富悬殊向来是世界性问题,在发展中国家尤以严重。回望过去数十年,世界各国灭贫努力寸步难行。对于要彻底解决贫富悬殊问题,抱基督教理念进行扶贫工作的施达基金会认为最可行的方法就是"转化",即从属灵上带来人生命的改变。

"转化"—生命的转向

施达基金会总干事陈念聪在8月份《施达家书》中表示,传统上人们普遍以"结构性问题"或"深层次矛盾"的观念来看待贫富悬殊问题,并从该角度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然而效果并不理想。他写道:"改变结构只能暂时治标,人心不变,才是罪恶根源,以致人与自己、他人、社群、自然环境和神的关系破裂。"。他又指出要彻底根治贫富悬殊问题,"转化"才是核心的做法。

何谓"转化"的观念?陈念聪解释:"它较传统意义上的"发展"多了一重属灵意义,带来关系和生命多方面、持久的改变。"。他表示"转化"的定义是"生命的转向,仰望神的方向前进"。

以解决贫富悬殊问题为例,它主张是通过对人内心思想的循序渐进教导,而非传统意义上只关注解决经济或人们的生计,是长远和持久的,望解决问题根源——人的心灵。

"转化"的实践方法

陈念聪在文中也提到,贫穷是源于不公平,而不公平的产生正是与人类的罪性有关。他又认为传统社会的解决方法之所失败,实际上是与神治理世界的概念相违背有关。他们往往爱以自己的方法来管理问题,对神作出质疑或把神的心意圈在人类思维和制度之下,实属不智,无法解决问题的根源。

在这基础上,他明确地指出"转化"的核心价值是解决贫富悬殊问题的最有力方法。他表示:"福音是凌驾于人类一切的制度,不受限制,反胜于人的软弱,这是历史事实,神的公义也远超于人的公义。"。不论有否信仰,面对贫富悬殊问题,不单要依靠人类本身的智慧和能力,还需仰望主的方向前进,对神管理世界的概念和心意中作出学习和领悟,并套用在解决贫富悬殊问题之上。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