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发现两成学生上网成瘾 反映家庭及情绪问题

调查发现两成学生上网成瘾 反映家庭及情绪问题
中文大学一项研究发现,两成受访学生有沉迷上网的倾向。(图:网络图片)
【综合报道】"家有电脑 如有一宝",上网日渐成为港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上网索取有益资讯固然是好事,但若上网过度而影响正常生活,就必须正视。《圣经》哥林多前书十章23节亦教导说:"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处。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中文大学一项研究发现,两成受访学生有沉迷上网的倾向,追寻所导致的因素时,更反映出家庭及情绪等隐藏问题。

中大社会工作学系与路德会赛马会华明综合服务中心,两年前开始进行调查,以问卷形式访问了6,121名中小学生,以特定问题量度他们沉迷上网的程度。研究显示约两成受访学生已有上网成瘾情况,他们最多会花时间上网打机、下载娱乐档案及与人聊天等。其中发现,网上游戏是最易使青少年上网成瘾的活动。

中大社会工作学系教授石丹理分析,对于在现实世界未能取得成就的孩子,网上游戏特别有吸引力,因为他们可与朋友对打,炫耀自己的分数,在虚拟世界里寻找一份满足感。另外,网上游戏经常推出新版本,青少年正喜欢这种挑战和新鲜感。

调查亦显示,正值反叛期的初中生是上网成瘾"最高危"的一群,他们倾向透过网上游戏来逃避现实。大部分有沉迷上网危机的受访者,不但认为自己的学业成绩及操行较差,而且家庭生活亦较不愉快。因此,学生上网成瘾 背后所反映出的家庭环境问题,非常值得关注。

香港路德会教育心理学家黄宇昆剖析使用互联网的心理学。他指出,网上群体的双向沟通有匿名<功能,可以隐藏自己的身份和外貌,隐恶扬善,使用者在虚拟世界中可提升自我形象,带来满足感。父母离婚、单亲家庭、家庭暴力、缺乏与父母沟通、缺乏父母关注及管束等家庭环境因素,会导致学生倾向虚拟世界寻找快乐。但学生一旦上网成瘾,就会出现更多问题,例如学业成绩一落千丈、无心向学、社交圈子缩小、社交技巧差、与父母冲突、性格变得孤僻内向、持续的孤独感等等。

黄宇昆表示,上网成瘾问题促使人们反思青少年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上网成瘾是否单纯青少年缺乏纪律的问题、如何使用互联网才算是适当等。

目前,有鉴于华人社会缺乏专门处理并已验证成效的青少年沉迷上网辅导模式,中文大学已联同路德会赛马会华明综合服务中心著手建立本土化的青少年沉迷上网行为辅导,并以不同方式,科学化地评估其成效。辅导模式除了个人晤谈之外,也采用家庭为本的介入理念,研究家庭可能存在的<功能性问题、家人之间如何互相影响、改善家长管教技巧等。辅导模式的最终目标是处理学生真正的需要、推动学生进行其他有益的活动、提升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交技巧、扩阔学生的社交生活圈子、强化家庭关系与家庭活动、加添爱与关怀。最后,还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使用互联网的态度和学习管理时间,防止重犯错误。

现时全港逾七成半家庭拥有电脑,当中95%已经连接上网,大部分学校亦推广科技教育。石丹理认为,目前在家中上网轻而易举,相信青少年沉迷上网会一直恶化,家长及学校应多留意及教育下一代使用电脑的正确习惯。

有关上网成瘾的更多资料及辅导服务,可浏览由路德会赛马会华明综合服务中心制作的"涂出网乐"网站:http://www.e-r.com.hk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