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經「講賭」不「講波」﹖明光社盼傳媒扭正歪風

明光社召集了9所中學30多名學生成為「體育記者」,在暑假世界盃前製作「06年世界盃特刊」。本報訪問了明光社的項目主任蘇恒泰,分享透過學生製作世界盃特刊的原由和理念。 記:為什麼會想到製作這個世界盃特刊呢﹖ 蘇:過去我們做了一些研究,發現賭波合法化後,青少年參與賭波的多了。學生多「愛波」、「熟波」,如果這能幫助他們賺錢,對他們可說是無往而不利,令他們很多理由支持賭波。 由於社會的薰陶,體育版不再單單寫體育資訊,而是寫賠率,體育版變得無內容。因此想趁著世界盃前讓學生做一本「波經」,一方面訓練他們,另一方面亦希望30多個記者成為大使,在學校分享這個理念。 記:你個人覺得怎樣才是真正的「睇波」呢﹖ 蘇:以我家為例,我家中所有男性全是球迷。他們所談的都是「買什麼」,從賭的角度睇波而非真正欣賞它90分鐘的過程。我父親現在只看賽果,並不計較它好不好看。 睇一場波,可以欣賞它的戰術、入球過程而非賠率;睇波變成一種「搵錢途徑」的話,會變成只記掛著賽果,睇波會變成壓力,再不是樂在其中,開開心心的。 記:明光社怎樣在出版媒體倡議這個理念呢﹖ 蘇:明光社一向與多個關注的機構組成反賭波聯盟,從政策層面抗衡賭波風氣。 現時將體育資訊與賭摶分家的,都是以青少年為對象的報章,如明報、星島,其他的都無體育資訊。我們並非要求他們不提供賭搏資訊,只是希望企業本乎傳媒責任,能將兩者分家。 記:謝謝你的分享。 相關新聞: 「世界盃」將令賭風加劇 監察賭風聯盟呼籲政府、馬會與傳媒齊負責(2005.12.09)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