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仰上帝是一种为了适应生活而出现的幻觉。"这是《信仰的本能:关于灵魂、命运、生命意义的心理学》一书的主题,这本书的作者是进化心理学家杰西白令(Jesse Bering)。据白令所说,人类天生倾向于相信一切发生的事情都有目的,我们往往看到所谓"隐藏的信息",事实上这并不存在。当一个人失去了工作,他可能会为了合理化这情况而辩说:"上天为他准备了一份更好的工作。"卡特里娜飓风摧毁了新奥尔良后,前市长解释说:"这是因为上帝不喜欢美国攻击伊拉克。"我们不能接受荒唐的事情随机发生,因此,我们需要神,使一切变得有意义。
白令以HBO电视连续剧《黑道家族》(Sopranos)来说明他的要点,在最后一集的最后一幕,坏人和杀手同时在一间餐厅里面,突然间,屏幕变成一片漆黑,故事就这样结束了。许多观众被激怒,有些人以为电视机发生故障。后来制片人解释:童话有一个完整的结局,但我们不是小孩子。白令补充:观众需要一个有启发性的高潮,他们可能会期望坏人被枪杀,但现实世界并不一定有公义。似乎这意味著相信上帝的判决就好像相信童话。
其实,白令的观点并不新鲜,几十年前存在主义哲学家和文学家写已经了很多描绘荒谬人生的书籍,如《等待果陀》、《异乡人》。最近,我也有类似《黑道家族》的观众之经历。在《祈祷》这本书中,杨腓力(Philip Yancey)描述他如何帮助一个日本家庭伸张正义。一九七七年一位名叫横田惠的日本女孩被朝鲜间谍绑架,因为北韩需要日本人向他们的间谍传授有关日本语言和文化,从那时起,横田惠被囚禁在朝鲜,没有再见过她的父母。我无法放下书,因为我很想知道这故事的结尾。后来朝鲜政府通知日本,横田惠于一九九三年自杀,但她的父母不相信女儿已经死去,许多祈祷团体纷纷支持横田家庭。二零零四年,杨腓力在东京祈祷组发言,他写道:"祷告是提醒人现实中的矛盾……祷告是从神的角度看现实。"那些北韩间谍并没有在法庭上受审,横田惠没有与她的家人团聚,这是没有句号的终结!
其实,远在黑道家族和横田惠的故事之前,《圣经约伯记》已经传达了相同的消息,这本书是写于公元前第六和第四世纪之间,故事中的主角约伯遇到一个又一个灾难,约伯的财产全部被摧毁,他的后代全都被杀害,这个故事有一个圆满的结局,最后,上帝给回约伯曾经失去的一切。《约伯记》由三部分组成,开头和结尾的款式是散文,中间是诗。一些学者推测,这本书的引言和结局是后来加上去的,目的是设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如果这是正确的话,那么约伯故事的第一版可能没有一个大团圆的结局。仅看《约伯记》中间的诗句,我们可能也会问:生命为何如此不公平?
杨腓力已提供了他的答案,但有一点我想对白令说:基督教充分认识到生命的荒谬,我们不是小孩子,然而,也许我们需要有儿童的心思,才能够看到宇宙的最终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