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方媒体首度评户外崇拜 守望教会回应 Apollos 2011年4月29日星期五 上午6:28 中国《人民日报》旗下的《环球时报》中文版26日发表社评文章《个别教会要避免让自己政治化》对守望教会事件进行回应。虽然该文的英文版早于11日发表,但这是中国社会主流媒体首度对已持续三周的守望教会户外聚会进行正式的中文报道。 针对守望教会"试图强行上街搞宗教活动",社评评论"这种个别宗教组织与社会管理系统发生对抗的局面,大概是当局很不愿意看到的"。 在如何处理游离于社会原有的宗教管理系统之外、近年在全国各地出现的大量"家庭教会"方面,社评指出,"由于宗教自由受到中国宪法保护,『家庭教会』的情况又千差万别,对于该怎么对待这一现象,政府一直很谨慎。" 社评承认:"应当指出的是,不愿意进入合法的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的这些『家庭教会』,虽是中国宗教事务的老问题,但近年来有变突出的趋势。彻底解决它并不容易,很难『一刀切』。" 就以拥有很多知识分子、人数达到1,000多人的守望教会为例,社评认为"这么大的宗教组织在中国现行体制下构成了某种敏感,它与能在一个房子里容下的真正『家庭教会』已经有了某种不同"。 社评进一步指出,中国一向对于任何大型组织的成立都比较审慎,管理亦比较严格;至于这方面是否需要有所松动,是全社会的政治大事。社评警告说,"教会不应当在这个敏感问题上,充当推动变化的激进力量。否则教会就不是在搞宗教,而成为搞政治,这是教会的大忌。" 社评最后总结,"中国不是个完美的国家,对『家庭教会』的管理中国显然缺少经验,但中国奉行宗教自由,同时致力于避免宗教对社会其他生活产生冲击,这种大的政策不仅是对的,也是符合中国实际的。" 北京守望教会在翌日(27日)通过Google Buzz以《不要把专注于信仰的教会政治化》为题回应《环球时报》的社评。 守望教会先清楚说明"家庭教会"从上世纪50年代起的历史及真正含义,指出"本次守望教会户外敬拜,虽然是一个『个别教会』事件,但它所反映出来的是50多年历史遗留下来的『中国宗教事务的老问题』在现时期的凸显。" 守望教会强调,他们本亦乐意与政府合作,文章详细介绍了在2005至2007年的两年多时间里,教会曾多次积极主动向政府部门提出登记申请。守望教会过去租用写字楼场地聚会时,常常因为当局的干预而被迫搬迁,一直到2009年底购入某写字楼,亦因有相关部门介入以至拿不到钥匙,最后守望教会才不得不到户外进行聚会。 守望教会表示:"我们也希望相关部门不要把守望的户外敬拜活动政治化。把它政治化也许可以减轻有些部门的相关责任,但这不是解决宗教问题的合宜方式。我们希望政府部门能够把其确实当作一个宗教问题来解决,并且也只有当作是一个宗教性质的问题,这个问题才有可能得到合宜的解决。" 文章最后,守望表示理解有关部门"彻底解决它并不容易,很难『一刀切』"的处境,因此教会希望,即使当局无法出具守望教会可以回到室内的书面凭证,那么"让守望教会进入自己已购买的场所敬拜,是最自然、最合理,也是最简单的解决方法了"。 守望教会亦希望"此后可以建立彼此沟通的平台,一同寻求长远的解决之道,也为解决家庭教会问题积累经验,为社会的稳定及和谐共同做出贡献。" 相关新闻: 世界福音联盟关注守望与政府矛盾 冀寻和平解决之法 (2011年04月29日) 守望教会复活节崇拜36人被带走(2011年04月26日) 守望教会持守立场继续户外聚会(2011年04月14日) 守望教会户外崇拜受阻 百人被公安带走(2011年04月11日) 北京守望教会再办户外聚会 呼吁代祷(2011年03月29日) 相关文章: 刘同苏:家庭教会的户外敬拜与茉莉花革命 曼德:爱里没有惧怕—我与守望教会的交往点滴 曼德:破碎、埋藏家庭教会的公开整体敬拜 曼德:茉莉花与家庭教会的被政治化 分享